登录 / 注册

【数智赋能】拍节V课,翻转课堂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344

【数智赋能】拍节V课,翻转课堂   

——在养成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是2025年3月4日,农历二月初五,星期二。此刻站在这里,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关乎教育本质的问题:在信息化浪潮下,如何通过“V课”这一载体,让学习更高效、更自主?如何让“先学后教”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 

一、翻转课堂:“翻”什么?“转”什么? 

1. “翻”的是课堂结构与角色定位 

传统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翻转课堂通过“先学后教”将知识传递前置到课前。例如,学生通过观看“V课”自主预习,课堂上则聚焦于问题解决和能力拓展。 

案例:某小学数学教师将“分数运算”的核心难点录制成5分钟V课,学生课前观看并完成基础练习,课堂时间用于小组协作解决复杂应用题,效率提升40%。 

2. “转”的是学习方式和师生关系 

学生从被动听讲转为主动探索,例如通过反复回看V课视频掌握节奏;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为学习引导者,例如在课堂中设计探究活动,针对学生预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点拨; 

家长从作业监督者转为学习支持者,例如协助孩子规划V课学习时间,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二、如何“转”?V课的核心作用 

1. V课:让“先学”更直观、更高效 

技术赋能:教师仅需摄像头、PPT和三分屏软件即可录制V课,例如某初中语文教师用动画课件讲解《岳阳楼记》的意象,学生观看后主动提交疑问,课堂讨论深度显著提升。 

资源适配:V课可上传至优酷、校本资源库或班级群,支持碎片化学习,例如一名小学生利用上学前10分钟观看英语V课,巩固单词发音。 

2. V课驱动的课堂“后教” 

问题导向:学生带着疑惑进课堂,教师通过电子白板实时呈现思维导图,组织分组合作; 

深度互动:例如物理课上,学生基于V课中的实验视频提出猜想,教师引导设计验证方案,课堂从“知识复制”升级为“思维碰撞”。 

三、效果验证:从习惯养成到能力跃升 

1. 数据与案例 

学业成绩:某实验校采用V课模式后,学生平均预习率从30%提升至85%,课堂参与度提高60%; 

能力发展:例如一名初中生通过V课提前学习编程基础,课堂上自主设计游戏项目,获省级创新大赛奖项。 

2. 预习习惯的终身价值 

自主学习力:V课培养了学生规划时间、提取重点的能力,例如一名高中生每晚观看20分钟V课,成绩稳居年级前10%; 

家庭协同:家长反馈孩子从“催着学”变为“主动问”,亲子沟通从作业矛盾转向学习策略探讨。 

四、展望:让V课成为教育变革的“种子” 

各位同仁、家长朋友,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V课不仅是技术的产物,更是教育理念的革新: 

对教师:它是教学设计的艺术,用短小精悍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它是自主学习的脚手架,让知识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 

对父母:它是亲子共学的纽带,让家庭成为终身学习的起点。 

最后,让我们共同行动: 

教师,请尝试录制一节V课,用技术赋能教学; 

家长,请为孩子创造观看V课的环境,用信任支持成长; 

孩子们,请拥抱“先学”的挑战,用问题点燃课堂! 

谢谢大家!  

更新:2025-03-05 06:02:4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