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与祖国同行,在磨砺中养成卓越品质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人生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一同探寻养成教育的深刻内涵与深远意义。
我出生在建国十周年的前夕,那时的共和国还处于幼年时期。父亲在我出生当晚,梦到了大跃进的热烈场景和丰收画面,便给我取名 “丰烈”。可现实却并非梦境般美好,襁褓中的我,就和家人一起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艰难岁月。那是一段充满挑战的时光,但也正是这段经历,让我早早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学会了坚韧与顽强。就如同我们在学习和成长中,难免会遇到困难,而这些困难正是磨砺我们意志的基石。每一次克服困难,都是在培养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这是养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十岁那年,我家靠挣工分维持生计,还是欠款户。母亲为了挣点油盐酱醋钱,去给别人家看小孩,后来为了完成生产队的出勤任务,无奈之下,我这个正上学的孩子被唤回家当起了 “小保姆”。一个男孩子干着女孩的活儿,这一干就是一年。当我再次复学,直接跟上原来的班级读五年级,四年级的课程我完全没学过。然而,在老师的辅导下,我数学竟然考了 100 分。可生活的压力还是让我不得不再次中断学业,重操 “旧业”。有时还得请假,带着课本和小算盘去雇主家,在照顾孩子的间隙努力学习。邻家的叔叔阿姨都夸我是好孩子,说我是当幼儿园园长的好料子,可那时的我满心疑惑,只知道自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如今回想起来,这段经历看似坎坷,却在无形中培养了我的责任感和耐心。照顾小孩需要细心和耐心,而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学习,更让我懂得珍惜学习的机会。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无论大小,都在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和习惯。哪怕是日常的家务劳动,或是帮助他人,都能让我们学会担当,培养耐心和爱心,这都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
当共和国三十岁时,中国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年动乱结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我家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夏季小麦丰收,秋季玉米、大豆也硕果累累。哥哥评上生产能手,得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而我经过全县民师整顿,当上了民办教师,冬天家里还盖了五间新瓦房。这一系列的变化,让我深刻感受到国家发展对个人生活的巨大影响。国家的繁荣昌盛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而我们自身也要具备抓住机会的能力和素养。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学习习惯。只有这样,当机遇来临时,我们才能牢牢把握。
三十而立之年,我已成为一名具有小学教师合格学历的小学校长,肩负着培养 “四化” 建设人才的重任。同年,我参加民师招教,从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吃上了 “皇粮”。之后,我又通过全国自学考试,圆了大学梦,还在教育管理工作中,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观点,撰写的论文获奖并被编入书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我多年来不断努力学习、不断自我提升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养成了自律、勤奋和善于思考总结的习惯。同学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勤奋学习知识,还要善于思考,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我在教育事业奉献了二十个春秋后,在教师节被评为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这是党和政府对我的认可,也是我为建国五十大庆献上的一份礼物。回首过去的四十年人生道路,我感慨万千。是伟大的祖国,给了我成长和发展的机会;而我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的各种优秀品质和习惯,让我能够不断进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学们,我们的成长与祖国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每一段经历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都在塑造着我们的品格和习惯。让我们珍惜时光,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践行养成教育,培养坚韧、责任、自律、勤奋等优秀品质,努力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与祖国一同成长,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