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养育》之第二章 第三节 三观

作者:杨丰烈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2157

第三节 人生三正念: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观是人生的三大基石,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生活、如何面对自己。孩子三观的形成离不开观察世界、体验生活和经历风雨。通过高品质教育生活,孩子的核心素养将帮助他更好地面对世界,影响他的生存能力和生活状态。

通俗点说,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像一棵养育成长树,需要观察世界——扎根系,体验生活——长枝叶,经历风雨——结硕果,最终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人。

【行知先生】让课堂成为生长的土壤

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一个特殊的课堂——那里没有整齐划一的背诵,没有单向输出的讲解,有的是一群少年眼中的光,是此起彼伏的思想碰撞,是教育者悄然退后的身影。这堂300人的主题班会,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养成教育,是让学生在躬身实践中长出精神的筋骨。

一、让渡空间:从"掌控者"到"守望者"

当我将鼠标交给学生搜索"历史上的今天"时,有位男生在键盘上敲击的手指微微发抖。但随着网页信息跃然屏幕,我看到他脊背突然挺直——那是知识自主获取带来的底气。教育何尝不是如此?我们总担心学生找不到正确答案,却忘了比标准答案更珍贵的,是他们探索答案时被点燃的好奇心。

二、激活角色:从"旁观者"到"共建者"

两位学生助教的表现令人惊喜。分发奖品的小姑娘会细心发现被遗漏的分享者,操控设备的男孩在视频卡顿时镇定重启设备。这让我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教是为了不教。”当我们把课堂的“权杖”交给学生,他们回报的不仅是井然的秩序,更是主人翁意识的觉醒——那个提醒我补发奖品的瞬间,何尝不是责任心的自然生长?

三、重构场景:从"知识场"到"生命场"

当女孩讲述母亲总记得煮生日鸡蛋却忘记自己生日时,教室里响起的不是掌声,而是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我忽然明白:所谓养成教育,不是刻意的品德说教,而是在真实的情感碰撞中,让感恩之心如春草萌芽。后来得知,那天课后,有十几个学生偷偷记下父母生日,这不正是最鲜活的生命教育吗?

四、打破边界:从"教学者"到"播种者"

当《枫叶飘至武汉》的诗句回荡在教室,当学生指着大屏幕描述“巴水倒映的校园”,我知道有些东西已悄然改变。那些走出校门仍会吟诵的诗句,那些观察校园时突然发现的美,恰是审美素养的无声积淀。教育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在我们停止“教学”之后,才开始生长。

说实话,这节被七八位班主任“保驾护航”的课堂,最终呈现的不是纪律严明的样板,而是充满生命张力的原野。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当错误成为成长的契机,当眼泪冲刷出心灵的澄明,我们便触摸到了养成教育的真谛——不是把学生塑造成我们期待的模样,而是让每个生命在适宜的土壤里,长成自己最好的姿态。

最后,请允许我用课堂上一个温暖的细节作结:那天课后,有学生追到走廊问我:“老师,下个月妈妈生日,您说除了煮鸡蛋,我还能做什么?”我知道,教育的种子,已经在这个少年心里抽出了嫩芽。

——源于枫叶教育网 2011-05-22

(详文略)

这个案例主要想告诉父母:一要鼓励孩子做行知先生,当课堂的主人;二要运用好教练的角色,实现《智慧家教让孩子更卓越》的目标。

更新:2025-02-02 06:09: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