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僧家祠堂门楼记
作者:僧增武 僧世波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623次
笔者近十年的呼声“目前现状令人堪忧,由于年久失修,濒临倒塌······”《
》如今有了着落—— 盛世修祠,寻根祭祖。僧家祠堂门楼是横渠村留存的最古老最重要的历史遗迹。它原在老横渠村的村前偏南方向,现横渠村南北向主干道靠北位置,曾居于村核心地位,为先前僧家祭祖活动的主要场所,盛极一时。 据传,祠堂和门楼始建于清朝初期,至今数百年,可谓历史悠久。原僧家祠堂是一个座西朝东带有围墙和门楼的庭院。门楼在祠堂的正前方,为出入祠堂的正门通道,至关重要。后因祠堂失修破败,院墙坍塌,只留下门楼矗立在那里,格外显眼。据说门楼曾经数次翻修,上次修缮是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门楼古朴典雅,凝聚着能工巧匠们的高超技艺。
原门楼系土木构造,石板铺地、青砖镶墙、房脊高耸、斜坡搭瓦,四檐略微上翘。门楼入口两边各蹲着一只威武雄壮的石刻小狮子,门槛左右砌有一对精致的石鼓门墩。门内雕梁画栋,门匾上有手书的“僧忠祠”和“万古长春”几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门匾上方的屋顶,有六幅神态各异的彩绘,像是劳作和礼教场面,还画有提篮散花的仙女,惟妙惟肖,生动感人。其它内墙均绘有漂亮的壁画。尤其是门楼两边内壁上镶嵌着呈几何图形的砖雕和双柱上前檐板的木雕,更是精美绝伦。门楼属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门楼前方不远处还有水堂子,真乃一块风水宝地。 据村里老人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横渠村有个远近闻名的“腊八会”,豫秦晋三省十八县的人都来赶会,而赶会的地点就在门楼前的街道上,人山人海,很是热闹。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门楼变成村里唯一的小卖铺,成为村民日常生活用品的销售门店,也成了村民饭后茶余休闲聊天的活动中心。有时,村组群众大会也在门前召开,以彰显僧氏名门贵族的权威。九十年代后,因临近科里集市的设立和旧村改造,门前冷落鞍马稀,成了被公众遗忘的角落,随之也无人管护破旧不堪的门楼。但因其工艺精湛和历史价值,横渠村僧家祠堂门楼在河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列为灵宝市859处不可移动文物之一,属古建筑保护范畴。不幸的是2013年一个漆黑的雨夜,一伙不法之徒偷走了门楼前边的一对儿石狮子和雕凿优美的前檐板,一些主要构件也不翼而飞,对门楼形成极大的破坏,加之年久失修,门楼房脊塌陷,墙体脱落,摇摇欲坠,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为了保护遗存和告慰先祖,在村两委的倡导下,一些僧家有识之士和热心之人发起了重修僧家祠堂门楼的募捐活动,得到众多僧家人、村民和在外人员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大家纷纷捐款,共募集资金近两万元,遂启动重修工作,聘请专业施工队,对门楼修补加固,中间虽因新冠肺炎疫情而中断过,但经各方努力,终于在二〇二二年五月主体竣工,门楼焕然一新。新门楼属简单维修,因种种原因难以恢复原貌。但经努力,实属不易。修复遗存,弥足珍贵。工程虽小,意义重大。 随着时代变迁,门楼已无昔日的辉煌和热闹,也不再有盛大的祭祖活动,但它在今后仍将会发挥其独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祠堂不复存在,门楼就成了僧家人寻亲探源祭拜朝觐的祖根圣地。无根之人,似水中浮萍;无根之家,如神马浮云。新门楼会成为僧家人心理慰藉精神寄托的心灵港湾,厚德载物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新门楼也会成为僧家人干事创业发家致富的力量源泉,飞黄腾达为官显贵的护身神符。 灿灿灞河水滔滔,巍巍门楼永不倒。天赐百福佑家族,孝亲敬老传家宝。殷切期望僧氏族人以门楼重修为契机,不忘先祖,继往开来,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践行现代社会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携手建设美好家园,共圆大美中国梦。 岁在二〇二四甲辰龙年十月初十,喜于僧家祠堂门楼重修落成,同族人僧增武僧世波受托作文以记之。作者介绍:
僧增武,灵宝市中州实验学校教师,横渠村人。
僧世波,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人。
更新:2024-11-13 06:15: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