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作者:职教鲶鱼侯银海 来源: 点击:9681

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profile-avatar

先锋服务赋能团队2024-02-22 17:52

鲶鱼学术劳育说: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

、成果简介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学校在66年办学历史中一直传承劳 “ "

动教育基因。2009年国家示范校建设后期,启动基于劳动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项目,2010年通过验收。后续依托5个省级项目持续深化。2018年,牵头成立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受教育部委托牵头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百校联合行动"。成果在劳动教育理论政策上有重大创新,在实践路径上取得重大突破,对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有突出贡献,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劳动教育重要论述为指导,针对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部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问题,实施“五动”探索:一是机制撬动。建校内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 1 +2+9+N"运行机制,建家校企社、四方合作共育协同机制,建线上线下、开放共享教研联动机制,形成一体化劳动教育大格局;二是标准驱动。校企共研劳动教育技能等级标准、实践基地标准、劳动实践清单、评价手册等,带动出版《劳动教育》系列教材8部,开展师资培训12期,校企开发劳动教育云平台,进行云教学,数字化赋能劳动教育。三是五劳联动。实施思政劳育、课程劳育、专业劳育、活动劳育、文化劳育的“五劳融合",培养学生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四是手脚并动制订“系列活动+劳动清单”,从大一到大三按3个“类别劳动”系统开发10个“劳动任务群”、20个“劳动项目”、近100个劳动活动。五是时代传动。以夏布织造、苗绣、铜梁龙等国家非遗技艺为载体,在传统劳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劳动新工具、新技术、新形态,开展3大系列“非遗劳育+ ”活动,让传统非遗“活”起来,彰显时代特征。

机制撬动运行、协同、联动机制| 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

运行机制 协同机制

校内联动、部门齐抓共 运行机制 ; 建校企社、四方合作共脅协同机制 线上线下、开放共 教联动机制

.1个实施办法《学校层面) 统筹第一、第二、第三课岸 .36个研究中心

.2个领域文件《教学和实践) .构建家庭.学校.企业.社区协同实施机制 校企协同劳动教膏云平台.9个二级学院特色劳动教膏方法 .协同推进日常生活、生产和服性劳动 云教研室

解决劳动教“教什么“

解决劳动教“怎么教'

解决劳动教育 怎么评“

.N个职能部冂协同实施推进 ,27个省巧7所院校协同教学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

教什么 怎么教 怎么评

,牵头研制《庆市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任务清单,,校企共研《职业技能等级隹》

出版劳动教育,《劳践,等8本教材.师资培训

《劳动教膏基地建设标准》

.《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手册》

路径行动 解决部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不会劳动

手脚并动

劳动教育出力流汗

五劳联动

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人价值

凸显劳动教育时代特征

五劳联动.手并动时代传动时代传动

思政劳育尚劳动、课程劳育识劳动 .3个类别旁动10个勞动任务群 .非遺劳膏奉传:进非遺工坊,学传统技艺· 专业劳膏会劳动、活动劳育勤劳动 .20个劳动顶目100个劳动活动 .非遺劳脅+创新:數字化能能非技艺:文化劳膏爱劳动 ,非劳育+电商:售非遗文创产品

图1:劳动教育“五动"探索与创新

成果创新在于:一是理论创新,率先提出劳动教育三种类型及劳动教育生态理念;二是实践创新,科学构建进阶式劳动教育实践路径;三是机制创新,构建管理运行、共育协同、教研联动的机制。

经过12年实践,涌现出以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为代表的优秀学生群体,企业和家长对学生劳动能力与素养满意度分别达98%和95%,成果被《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采用,学校制度上升为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和重庆市教委文件,2次在教育部职成司组织的全国劳动教育会议上作案例分享,40多次在全国性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20余次,成果在全国上百所职业院校推广运用。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一)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

2教师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

3.部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不会劳动。

一)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案

1 ·运行、协同、联动三大机制撬动,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和弱化。

(1)建校内联动、部门齐抓共管运行机制。学校出台1个实施办法,配套教学和实践2个领域文件,9个二级学院制定特色方案, N个职能部门协同推进的“ 1 +2+9+N"运行机制。

(2)建家校企社、四方合作共育协同机制。统筹一

堂,构建家庭基础一学校主导一企业支撑一社区依托的实施机制,协同推进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3)建线上线下、开放共享教研联动机制。依托劳动教育研究院,下设36个研究中心,校企共同开发劳动教育云平台,成立“云教研室",27个省167所院校协同教学。

2·教、学、评三大标准驱动,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

研制《重庆市职业院校劳动实践清单》,出版《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手册》等8本一体化教材,解决劳动教育“教什么"。

研制《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举办劳动教育1 +x证书考评员培训,面向全国开展12期“劳动教育骨干师资"培训,解决劳动教育“怎么教"。

研制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标准》《实践评价手册》,建设21个校 “

内外劳动基地,颁发劳动微证书",开展过程性、发展性、增值性、成果性综合评价,解决劳动教育“怎么评"。

3 · “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三大路径行动,解决部分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不会劳动。

(1)五劳联动,发挥劳动教育育人价值。

思政劳育,在思政课中开设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等3个专题。

课程劳育,开设32学时劳动教育理论、实践必修课。

专业劳育,专业中渗透劳动教育,实习实训中强化劳动教育。

活动劳育,第二课堂开展劳动周(月)、劳动技能竞赛、社会实

文化劳育,唱劳动歌曲、读劳动经典、听劳模故事、讲劳动感受、演劳动话剧。

(2)手脚并动,强化劳动教育出力流汗。

按3个“类别劳动'',开发10个“劳动任务群"、20个“劳动项目"、近100个劳动活动,大一“为人+劳动素养",大二“为事+劳动技能",大三“为业+劳动创新"。

为业+劳动刨新

+劳动技能 丨

:以创造伟大为主线,培养学生创造性转:

{以肢能宝为主线,增强职业

{化新知识、新技术,创新性发展新工艺彐

;自信和职业责任,培膏学生的 '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

{新方法,提升创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劳动光荣为主线,认识劳动价'

;值,端止劳动观,培养劳动精神

一级:养成阶段

二年级:提升阶段

三年级:创新骱段

在思政中开设 开设2学分劳动

专业教学中有机渗透

通过第二课堂.劳动 开展唱劳动曲、读劳动

马克思主义劳动 教膏理念实践

劳动教膏,实习实训' 周、劳动技能鳬赛、 经典、斫劳模故事、讲劳

观等专,教膏 必修课,教导学

中强化劳动教膏,教 社会实践等活动,培 动感受.演劳动话剧,培

学生“尚"勞动 生“识“劳动

导学生“会''劳动 养学生“爱“旁动 学生“会“劳动

专业劳育 活育 文化劳育

2:“五劳联动”实施路径模式图

(3)时代传动,凸显劳动教育时代特征

依托夏布织造、苗绣等5个非遗项目,传统劳动融入新时代劳动新工具、新技术、新形态,开展“非遗劳育+传承”,进非遗工坊,学 ”传统技艺;“非遗劳育+创新 ,通过人工智能、数字化赋能非遗技艺; ” 品1800余件。“非遗劳育+电商 ,销售非遗文创产

、创新点(一)理论创新:率先提出劳动教育生态理论

创新提出“劳动教育生态”理论。成果明确了劳动教育生态是劳动教育相关一切主体和所有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作用状态的

,形成实施劳动教育的“人人、时时、处处”生态理念,宏观上构建了劳动教育的研究生态、共育生态、评价生态、舆论生态和保障生太的生态体系,微观上构建了机制撬动、标准驱动、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的劳动教育生态模式

成果为推动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形成“全员参与、全学段实施、全社会关心”劳动教育的格局;并在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发表《构建劳动教育新生态刻不容缓》《如何构建劳动教育整体生态》文章。

(二)实践创新:科学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成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安排部署,聚焦发挥劳动教育独特育人价值,创新实践“五劳联动、手脚并动、时代传动”三大路径行动,推动劳动教育实践走深走实,凸显劳动教育时代特征。

突出“五劳联动”,将劳动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融入专门课程、思政课程、专业课程,全面纳入实践活动和文化育人范畴,形成劳动教育路径的“一体化”。”

强化“手脚并动 ,通过建立劳动实践清单,并运用大数据评价模式,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变成“硬任务”。” 注重“时代传动 ,以非遗技艺为载体,发挥传统劳动、传统艺育人功能的同时,运用新技术+新创意,赋能劳动教育适应产业新业态、劳动新形态,彰显劳动教育时代“新特征”。

通过三大路径行动,一体化综合发挥劳动教育独特价值,形成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分年级有侧重的“三阶递进”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机制创新:构建管理运行、共育协同、教研联动的机制一是建校内联动、部门齐抓共管的“ 1 +2+9+N"运行机制,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劳动教育的大格局,建立全面实施劳动教育长效机制。

二是搭建线上线下、开放共享教研联动机制,依托全国劳动教育研究院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研究,成立劳动教育“云教研室",形成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协同的教研机制。

三是建家校企社、四方合作共育协同机制。以《劳动教育实践评价手册》为引领,以大数据平台为载体,家、校、企、社“四方共育、 ”

六位一体 开展评价,将劳育评价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并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落实劳与育结合立德树人。

四、推广应用效果

(一)应用成效

1人才培养明显提高。对2018、2021届毕业生调查显示:企业对学生劳动技能满意度由85 · 5%上升到98 · 8%,对学生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满意度由82%上升到98 5%以上;在校生劳动实践活动参与率达100%。

一是以劳树德: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市级道德模范、市级劳动模范、市级技能大师等100余人。

二是以劳增智: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级奖121项,学校成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重庆地区高技能人才录用的唯一院校。

三是以劳强体:荣获全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球锦标赛等各级各类比赛国家级奖20余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达标率逐年递增,体育活动参与率达100%。

四是以劳育美:荣获全国艺术学科类大赛国家级等奖20余项,开展“艺抒年华"等校园文化艺术活动1264场次。

五是以劳创新:培养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第9名,成功孵化创业企业128家,荣获互联网+、挑战杯等双创大赛国家级奖10项,市级 137项。

2·服务教师专业成长。举办三类教师的“劳动教育骨干师资培训班"等线上、线下培训12期,面向全国培训师资3000余人次。

3·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获评首批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先后获得“育人成效50强"等6个“50强"荣誉称号、全国“ " 五一劳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重庆市五四红旗团委、重庆市动奖状、重庆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等省市级荣誉近百项。

(二)推广成效

1 ·政策采纳

一是关于“劳动教育三种类型 划分标准和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做法等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采纳。

是《关于在实习实训教学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被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采纳并全文印发。

是在本校研究与实践基础上编制的《重庆市职业院校劳动实践清单》被市教委采用。

2·经验推广

中华全国总工会到校召开劳动教育现场座谈会,学校专题介绍经验。学校先后在全国性研讨会上作经验介绍40余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中国教育报》等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

3·资源共享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等5大出版社邀请学校主编《劳动教育》等8本系列教材,参编学校20多所,印数达30余万册,解决当时无教材可选的困境。

(三)推广影响

成果在研究院下设36个中心所在院校推广运用,100多所院校来校交流学习劳动教育经验,辐射160多所学校5000多个班级10多万学生。

更新:2024-02-22 17:53:4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