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职教先锋团队核心成员侯银海、王永军老师应邀赴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做校际学术交流

作者: 来源: 点击:1153

职教先锋团队核心成员侯银海、王永军老师应邀赴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做校际学术交流

中国职教先锋团队简讯

2012年7月18——20日,中国职教先锋团队核心成员侯银海、王永军老师应邀赴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做校际学术交流,全校600名教师参加学术讲座。侯银海老师做《用心感悟职教班主任真谛》学术报告,通过大量生动详实的案例阐述了职校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共同打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王永军老师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专题报告,介绍了职校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解决方法,采用拓展训练等有效方式培养职校生良好心理品质。两场讲座得到张家口职教中心领导师生的一致好评,该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汪秀丽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国职教先锋团队的合作,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共同促进职业教育的平稳快速发展。

2012年7月19日应邀到张家口职教中心与500多名教职工进行交流。并与河北省张家口职教中心学校领导和全国人大代表汪秀丽校长中国卓越校长局长峰会陈绍军主席合影留念

 

为了山城的孩子

 (2012-07-22 21:52:04)转载▼

标签:杂谈



为了山城的孩子

——河北省张家口市职教中心跨越式办学纪实

这是一所平凡的学校,它坐落在塞外山城的古长城脚下,依山傍水,没有豪华现代的楼群,没有领先全国的实训基地。校园里最闪亮的就是校门正上方那排金色的大字:“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高于一切”。这又是一所不平凡的学校,在近30年的职教历程中,始终阔步朝前,开拓进取,不断点燃着普遍百姓对职业教育的热情与支持,唤醒着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期待和信赖。她就是创造了职业学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奇迹、被原教育部周济部长誉为“为中国职业教育树立了榜样,做出了贡献”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张家口市职教中心。

  一、明确思路,找准办学定位

 1997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程度进一步加深,中专招生、毕业分配制度彻底改革,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中等职业教育迅速滑坡,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就在这一年,汪秀丽同志正式就任张家口市职教中心校长一职,接过这沉甸甸的接力棒。面对她的不是辉煌的延续,而是未知前途的风险与责任。在认真分析国家经济与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后,在上任后的第一次全校教工大会上,汪校长响亮提出了“四个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办好中职,育人惠民”的办学定位;明确了“学校围着市场转,专业围着产业转,人才培养围着需求转”的专业建设思路;明确了“科学管理、提高质量、特色创优、品牌强校”的发展策略;明确了“三年省级名牌、五年国家重点、十年国内一流中职名校”的奋斗目标。身处逆境的职教中心人,在汪校长果敢坚毅的目光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力量和希望。


     二、抢抓机遇,创新专业设置

对一所职业学校来说,灵活设置专业是保持旺盛活力的关键。这些年来,学校始终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步伐,紧贴蓬勃发展的第三产业,敏锐捕捉市场信息,更新调整专业设置,努力将专业办在企业的兴奋点上,办在职业岗位的技能紧缺口上。

这期间,上世纪90年代中国信息产业异军突起;新世纪之初西部大开发新建20个机场、动漫文化产业在中国的悄然兴起;2001年美国“9·11事件”引发世界航运业对航空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近几年幼儿师资的严重稀缺……这些在旁人眼里引不起一丝波澜的信息或现象,在有心人眼里,就成了一个个难得的机遇。于是,计算机应用、航空乘务、航空安检、影视动漫、学前教育等一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业应运而生,为学校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于是,山城的孩子们走出了家乡;敲开了京津等发达城市大门;进入了首都国际机场等国内著名企业;甚至飞上了蓝天,成为人人称羡的空姐空少。

经过多年的调整更新,学校现已形成社会需求量大、学生选择率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信息技术全国示范专业群、现代服务品牌专业群、动漫游戏特色专业群和学前教育热点专业,分支专业达到22个,成为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永葆生机的源泉。


    三、开放办学,深化校企合作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校就与市内行业、企业探索联合办学,先后与市城建委、税务局、邮电局、卷烟厂等企事业单位联办30多个冠名专业班。办学的实践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双服务、双依靠、双参与、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最佳模式,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贴紧企业构筑发展平台的重要途径,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紧紧依托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将合作目标锁定在发达城市的知名企业,努力开发新的合作伙伴,创新合作形式,健全合作机制,深化合作内涵,拓展合作领域,先后与首都机场、清华同方集团、美国Base FX及市内供电公司、商业银行等60余家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起订单培养、建立培训基地、企业专家常驻、引企入校、办学进厂等多种联办模式,已成为首都机场等50多家合作单位的员工培养培训基地、定点招录院校和产品制作基地。特别是学校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真诚与实力赢得首都机场领导的信赖与支持,于2003年联合开办航空安全检查专业。现在,学校已有2100多名毕业生分布在首都国际机场安检、商贸、保险等多个岗位,创出了职教中心毕业生品牌,也实现了长达近十年的紧密合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了成功范例,得到了刘延东国务委员、教育部鲁昕副部长的充分认可。

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先后与北大青鸟印度阿博泰克、英国BTEC等国外优质教育机构合作;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天津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合作;与中央美院附中、天津蓟县中专、北京环艺学校等优秀同类学校合作;组建张家口市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两大职教集团;建立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站、ATA职业技能考试站、北京英语口语考试站等考试机构,努力打造全方位、国际化的开放式办学环境。



四、同心协力,打造硬件设施

办学实践中,我们充分体会到,要实现自身持续发展,必须高起点打造硬件设施,这是增强学校发展后劲、提升办学层次的迫切任务。2000年,学校全面启动了校园改扩建工程。

身处职教发展逆境,背负上千万的建设资金,这其中的风险、压力不言而喻。但汪校长举重若轻的“困难论”——‘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和大气磅礴的“超前消费论”——‘要敢于用明天的钱来办今天的事’彻底打消了所有疑虑和担忧。为了争取各方支持,校领导不怕碰钉子,甘愿受委屈,得到了全校教职工的巨大支持,3次慷慨解囊,支援建设资金1850万元,在学校发展史上书写下爱校如家、和衷共济的动人篇章。五年时间, 5000多万的建设资金,校园面积扩大了6倍,建筑面积翻了4番,新建5栋大楼,两个标准塑胶运动场。老师们都不由得感叹:学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育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人们都说:职业学校的孩子基础差、毛病多、难管理。可是职教中心的老师说:“我们的眼里没有差生”。学校坚持德育首位不动摇,以“成人、成才、成功”为育人原则,遵循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通过养成教育经常化、思想教育多样化、德育考核过程化、大型活动制度化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系列化,使魅力德育成为学生成才和未来发展的基石。

依据职业岗位需求的动态变化,学校年年滚动修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实现了“教、学、做”的统一,与企业需求、岗位要求良好对接。根据不同的生源层次和学生需求,学校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和分类考核,为学生搭建起升学、就业等多元发展的成才立交桥。

在尊重、欣赏和关爱、鼓励中,同学们重获自信,树立目标,迎来崭新的人生:近三年共有84名同学在国家、省、市级技能大赛中摘金夺银,其中郭强同学荣获2010年全国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餐热炒项目一等奖,刘延东国务委员亲自为他颁发了奖杯和证书。23000多名毕业生中,有4000多名同学被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天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录取,其余同学遍布京津冀地区2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大部分同学已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1000多名同学走上领导岗位,300多名同学成为大大小小的企业家,使上万户的农民家庭、城市低收入家庭改变命运,有尊严地生活。

六、和谐奋进,铸就职教中心精神

教师队伍的实力代表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了促进教师成长、优化师资队伍,学校重点实施了“名师工程”、“青年教师成才工程”、“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健全刚性管理、柔性服务、活性激励的管理体系;满腔热忱、竭尽所能地为教工办实事、办好事、办难事,让大家能够享受职业幸福,提高生活质量。近三年学校共有280人次在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86人被评为省、市级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树立起职教中心教师的品牌形象。

为了学校事业发展,为了学生成长成才,老师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校园里时时涌动着勤探索、敢实践的滚滚热潮,处处洋溢着勇奋斗、甘奉献的勃勃激情。老师们的确很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组成了一个不平凡的团队,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钻研,特别能奉献,爆发出职教人巨大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山城职业教育的奇迹,铸就了“团结凝聚、拼搏进取,永不满足,争创一流”的职教中心精神。

在这片中等职业教育的沃野上,总是有许多默默耕耘的职教人翻动犁铧,挥洒汗水。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各级领导的殷切企盼,寄托家乡父老的深厚重托,更承载着众多平民百姓子女的未来人生。所以他们唯有勤奋不辍、不知疲倦,才能不辱使命、不负众望。今天,他们又在为建设国家首批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的艰巨任务忙碌着,奋斗着……但谁说,这不是一种幸福呢! 


励志扎根在祖国大地上谱写新时代使有业者乐业的一群人
一一职教先锋学术服务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
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有这样一股不可或缺的“草根”力量,他们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新时代的忠诚践行者!他们坚守与奋进,“十年如一日”在祖国大地上谱写新时代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新篇章。团队以“职教先锋”“职教鲶鱼”为品牌口号与标志,以“三协同”“四传研”为实践理念,以传播职教思想和职教政策为己任,在信息化学习空间与资源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劳动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做政策宣传的先锋、做项目建设的主持人、做相关活动的组织发起者、做资源平台的搭建者,发挥了草根学术服务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前沿、机动灵活、顺势而为的积极作用。一面面职教先锋旗帜插遍全国各地,一条条职教鲶鱼扰动教学教改一线的具体行动。因其出身草根,故更能激励和团结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因其十余年如一日,故能长期紧密团结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仁;因其机动灵活,故能流水不腐地保持了研究与服务的常做常新;因其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故能团结和带领最广泛的学术服务力量。而今,这支团队中已涌现出一批批职教专家、名师、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以职教立身、为职教贡献激励着团队不断前行。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2024版职教鲶鱼侯银海简介:

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

更新:2024-02-04 11:21:03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