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友 第三届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郑州“招生与提升影响力论坛”暨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学习报告
2012年3月23-25日应邀参加在郑州红珊瑚大酒店举办“2012第三届招生专题暨职教吸引力高峰论坛”与全国360多名优秀招生工作者和职教专家交流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郑州“招生与提升影响力论坛”
主办方(中国职教“草根”先锋团队)大会致辞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会议主办方向在百忙中亲临大会的嘉宾、各级领导和长期工作在职业教育一线的校长及老师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感谢会议承办方、协办方以及为这次会议的召开付出辛勤劳动与努力的各界朋友和老师们!祝贺2012全国职业院校郑州“招生与提升影响力论坛”胜利召开!
当前,职业学校生源持续下降,招生大战急剧升温,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各家虽说都使出了绝招、妙招。但又出现了因管理、教学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学生流失。形成费劲的招来,又快速的流失的痛心局面。“草根”职教先锋团队、《中职教育学生厌学与流失研究》课题组对全国164所中职学校进行调研,发现学生流失高达25%左右。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反思:如何才能招来学生?又如何留住学生?这就是本次会议的主题——招生与提升影响力。会议邀请了部分职业教育领域专家、校长、名师,以及众多的行家里手,登坛论道,百家争鸣。目的就是集团队的力量、聚集体的智慧,针对职业教育聚焦的热点难点问题,释疑解难,为您理清思路、提供方略。
宏邦文化传播公司陈克经理虽在经商却没有沾染上商人的俗气、市井气。随着和教育交流的增多,博采众家之长。陈总为招生还专门建了一个网站——中国职业教育策划网和一个QQ群——中国职业教育策划论坛,陈总的策划方案剑气逼人,豪气淋漓尽致。当前,全国各地的职教精英云集郑州,共商职业教育发展大计。我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了一起——招生。
本次会议将重点探讨“一体化”招生研究战略——以“招生促教学、教学出质量、质量促就业、就业促招生”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出得去”的目标。“招生是开源,科学管理降低厌学流失是节流,提高教学质量、高质量就业促招生就是增源节流。”要实现这个战略,提升学校影响力是关键,提高教学质量是核心,这就是一体化招生的策略或关键路径。
各位校长、老师们,有高度,才有远见。让我们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发扬“苦干加巧干”精神——“苦干”就是实实在在的干,做实干家;“巧干”就是讲究方法与策略,运用新理念、新观点、新思维、新模式、新策略、新方法,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这是一种战略:带领你的团队,经历一次砥砺思维之旅,拓展视野,汲取智慧。
这是一种契机:带领你的团队,经历一次逐鹿中原之旅,凝聚人心,鼓舞士气。
现在,让我们一起在聆听中共鸣,在静默中沉思,在笑声中感悟,在掌声中回味吧!
最后,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在会议期间生活快乐、平安健康!祝大家今后“生活、学习、工作”一体化快乐!
谢谢!
韩家友 第三届职教吸引力高峰论坛暨河北省武安市职教中心考察报告
http://www.cbzg.cn/DocHtml/1/2012/4/6/175005881952.html
早春的中原大地麦苗葱绿,三月的燕赵古都春意渐浓。为学习职业教育先进办学理念,借鉴中职学校招生和全国著名中职学校内涵建设成功经验,推动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创建工作,3月22日—26日,陈埠职高副校长袁玉国带领招生就业办主任赵以凯、培训部主任来春富、政教处副主任韩家友以及招生就业办陈永娟、孔红梅两位老师,参加了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三届职教招生专题培训暨职教吸引力高峰论坛,考察了全国著名中职学校河北省武安市职业技术学校。论坛会上,参与《教育规划纲要》编写、全国著名职教专家湖南省教科院研究员欧阳河从国家层面和理论上深刻阐述了职业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性、基本思路、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实施策略及特色。全国著名中职学校校长华康清、陈鸣分别做了《改革创新是中职学校焕发青春魅力的制胜法宝》、《中职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实践及研究》主题报告,从学校的角度分析了中职学校内涵建设和吸引力提升的具体措施。中职招生研究第一人浙江大学教授孔祥涛、中职网络招生专家丁丛、中国职教先锋团队核心成员侯银海分别做了《招生团队建设与管理》、《网络招生实务操作详解》、《科学管理,减少流失也是招生》的专题报告,就中职学校招生策略、运作、方法做了模拟演练。参会四百多名代表与专家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研讨,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共识。26日,考察了全国著名中职学校、国家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校河北省武安市职业技术学校,考察人员深入教室、寝室、食堂,观摩了升旗仪式,与学生、管理人员、中层干部、副校长、校长进行了坦诚务实的交流,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浓郁的校园文化、精细科学的管理令人赞叹,学生的养成教育、精神面貌、升学实绩、寝室管理令人震撼,许多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它山归来话攻玉,学习和考察结束,我们结合学校实际,深入进行剖析,感悟颇多。
一、理念是方向。我们的办学理念与全国著名中职学校一样都很先进,能在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框架内,根据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要求,明晰市场化办学理念。但在实现办学理念载体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应跳出学校看学校,跳出职教看职教。做到从全局角度看职教,职业教育是类别教育而不是类型教育,注重学校鲜明的特色。做到从企业的角度看职教,“职校是鱼,企业如水”,企业需要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 根据企业的需求改革学校的教育与教学,致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把大批考试分数不高的学生培养成受到企业欢迎的优秀人才,从而让学生拿到比较高的工资。做到从农民角度看职教,职业教育是农民的教育,是弱势群体的教育,把一批批农民及其孩子培养成技术工人,有保障、较体面的生活。做到从学生的角度看职教,我们不应该事先设置一种教育硬要学生来适应,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特点寻找一种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教学内容要让学生学得了,教学方法要让学生感到快乐,评价机制要有助学生的成功,实现人人都是学习的成功者。
二、招生是保障。当前,中职学校存在一个普遍发展瓶颈,招生困难,规模难以上去,有些地方,一部分中职学校因生源严重不足而濒临关门。中职学校招生困难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特别是中职学校生源大战愈演愈烈,为了争生源,一些学校认识错位,急功近利,请客送礼,红包回扣,甚至虚假宣传,蒙骗忽悠,恶性循环,这样就导致社会对职业教育更加误解,招生更加困难,学校难以发展。其实,我们要转变招生观念,认识到学生不是靠“招来”的,而是被学校自身魅力吸引来的。学校招生好比西医治疗,可立竿见影;学校内涵发展正如中医施治,重强根固本;学校服务犹如护理,能加快康复,三者结合,既解燃眉之急,又立足长远,标本兼治。从某种角度讲,招生也是一种教育产品,需要市场运作。我们学校的招生工作开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建立了较成熟的招生模式,特别是近年来建立的市场化招生模式,成效显著。由于是公办学校,招生制约因素较多。在新形势下,我们实施的市场化招生机制需要坚持和完善,宣传方式需要转变,网络化招生模式需要丰富,QQ和百度平台宣传需要强化,专业招生团队需要加强。我们要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就业水平,增强办学吸引力,努力实现由由“出口”拉动“进口”、由“全招”到“选招”。
三、内涵是根本。学校的发展,除了具备较好的基础设施外,主要靠内涵建设。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基础设施都比较好,能满足教学需要。但优质中职学校与一般中职学校的区别主要是内涵建设的差异,没有内涵就没有吸引力,没有吸引力就无法发展。我们学校要建设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打造全省一流中职学校,一定要在内涵建设上继续下大功夫。根据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要求和全国著名中职学校内涵建设经验,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
一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核心,专业必须要与企业对接,否则难有生命力。要打造品牌专业,提升学校吸引力。我们以“强化示范专业,优化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打造特色专业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思路是正确的、与时俱进的,形成了五大类十五个专业,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收到很大成效,为将来学校升格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要想保持专业的领先性和适应产业发展需要,我们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知名度需要提高,新兴专业需要加强,筹建专业需要尽快开班。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
二是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教师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没有一支高水平、有影响、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很难发展,很难有吸引力。近年来,我们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投入很大,以参加高级别学习培训、企业实践、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形式的教师成长模式很有成效,县级以上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30多人,其中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教坛之星3人,农口专家教师10多人,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在新形式下,我们要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一定要花大力气,打造一支有思想、肯奉献、能钻研、会创新的高素质、高技能、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行业里有知名度、社会上有好口碑的“专家”型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有一项专长。
三是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保障。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每一个著名中职学校都有一套适合校情的管理制度。以河北省武安市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这样一个由不足千人发展到万人规模的中职学校,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制度,是管理。他们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学生管理,这也是他们的品牌和吸引力之所在。他们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技能、有纪律的新型职教生,完善了德育处为牵总、七个教学部为主体、班级为载体的“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德育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推行全员管理,在各教学部配备专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师、法制教学教师,在学生公寓和课间配齐生活管理员、空档值勤教师。制定了《学籍管理办法》、《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工作常规》、《学生行为常规要求》、《学生日常管理考评细则》、《德育处考评方案》、《升国旗制度》、《劳动制度》、《学生劳动周工作实施细则》、《集会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餐厅规则》、《教室卫生标准》、《宿舍卫生标准》、《卫生区卫生标准》、《宿舍管理员工作守则》以及优秀班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宿舍、优秀宿舍管理员评价细则及奖励办法等30多项制度,细化条款1000多条,每条都有相应分值。每天有值班领导、教务处、德育处近20人不间断、全方位对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进行考评(考评人员不兼课),考评结果及时公布并存档,作为奖惩的最重要依据。学生违纪顶格处理,拿不到三证“普通话证书、中级工证书、综合考评合格证书”,坚决不发毕业证。经过两学期的全力实施,取得了极大成功,说普通话、读优秀文章、写规范汉字已经成为学生自觉行动,学生精神面貌、自律意识、自管能力、行为习惯,校园秩序,寝、教室环境令人赞叹。我们学校在学生管理、宿舍管理方面与其尚有差距。当前,我们要在全面实施“六爱四自两主线”德育模式下,高质量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努力提高全员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学生自主管理,深入推进养成教育,探索实施“十个一”活动,增加量化考评比重,大幅度提高德育工作成效。
四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是学校内涵建设的动力。教学改革有成效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有没有吸引力。教学的吸引力要靠学生说了算,中职学校的教学改革要做到:“教学改革要解决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使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学得了,使教学目标能够让学生达得到,使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喜欢,能够让学生上课不睡觉。“教学改革要解决学生流失问题。”教学改革应该留住招进来的学生,让他们学有所乐、学有所成。“教学改革要解决学生就业能力问题。”要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即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走出去能干的学生。我们学校推行的“生本教育”、多媒体教学、课程改革,举办技能大赛和专题讲座,开展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等,都是有效的教学改革,与著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相比,我们的教学改革深度还不够,内涵尚需丰富,改革面需要扩大,方式还应该多样,效果还需提高。当前,尤其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五是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讲,没有文化的学校很难发展到最高境界。有人说,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这种观点不无道理。大部分中职学校建校历史一般都不长,学校的文化积淀都不太深厚,基础设施一流,文化氛围不浓,制约了学校发展。一部分著名中职学校十分重视文化建设,能用较短的时间打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并产生强大的内生动力,形成品牌,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学校有30年的历史,积淀了以“陈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推动学校一步步发展到省内领先、全国知名的国家级重点职高。近年来,学校全面打造以“淮河文化、陈埠精神”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了校园物质文化品牌和学生社团文化品牌,省内领先,成果辉煌。冷静思索,我们要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我们的校园文化还需要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入、行为文化的规范、制度文化的落实,还需要加强处室、教室、寝室、实训室文化建设,还需要打造服务文化品牌。
撰稿:韩家友 审核:罗厚平 袁玉国
励志扎根在祖国大地上谱写新时代使有业者乐业的一群人
一一职教先锋学术服务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很远。
在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滚滚洪流中,有这样一股不可或缺的“草根”力量,他们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新时代的忠诚践行者!他们坚守与奋进,“十年如一日”在祖国大地上谱写新时代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新篇章。团队以“职教先锋”“职教鲶鱼”为品牌口号与标志,以“三协同”“四传研”为实践理念,以传播职教思想和职教政策为己任,在信息化学习空间与资源建设、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劳动教育教学服务资源建设等方面做政策宣传的先锋、做项目建设的主持人、做相关活动的组织发起者、做资源平台的搭建者,发挥了草根学术服务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前沿、机动灵活、顺势而为的积极作用。一面面职教先锋旗帜插遍全国各地,一条条职教鲶鱼扰动教学教改一线的具体行动。因其出身草根,故更能激励和团结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因其十余年如一日,故能长期紧密团结大批志同道合的同仁;因其机动灵活,故能流水不腐地保持了研究与服务的常做常新;因其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故能团结和带领最广泛的学术服务力量。而今,这支团队中已涌现出一批批职教专家、名师、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以职教立身、为职教贡献激励着团队不断前行。
职教先锋职教鲶鱼"四传研"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第N站
草根的力量职教鲶鱼“四传研”全国游学服务赋能职教高质量发展纪实
职教先锋团队“三协同”“四传研”“十年磨一剑”队员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协同”“四传研”内涵和外延
一、协同备课 学理念“手把手”“带入门” 传播职教教研思想一一问题导向教研引领
研读相关政策 传播教研思想 影响较广
二、协同育人 练技能“离开手”“练提升” 传承职教教研精神一一追求获术究理悟道
研究产教融合 传承教研精神 规模较大
三、协同发展 精应用“带助手”“育精英” 传习职教教研路径一一教研相长敦行致远
研发三教平台 传习教研技能 实用性较强
四、新赛道“新突破”“新成果” 传行职教教研成果一一研究交流落地升华
研磨课题成果 传行教研成果 效果较好
2024版职教鲶鱼侯银海简介:侯银海,商丘技师学院高级技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发展工作委员会理事(第二届),
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院研究员,“三协同”数智赋能劳动教育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联合发起人,
《劳动教育创新与实践》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
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生劳动教育教程》编者。
2023年被商丘师范学院聘请为教育部“国培计划(2023)”紧缺薄弱学科骨干项目劳动教育教师培训班授课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