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詹大年/ 有些人自己很优秀,但他们的孩子不咋滴。为什么?

作者:詹大年 来源:詹大年私号 点击:915


之前我发布过《有些好老师,为什么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文。与好老师一样,还有很多好老板、好领导......这些人自己很优秀。好老师能教出好学生,好老板能带出好企业,好领导能关注下属的成长。

这些人都是很拼的一代人。或许是高考择优的利益获得者,或许是受高考的影响“自学成才”者,他们过上了“中产”的优越生活。暂且,把这些人称为“优一代”。

“优二代”是“优一代”的下一代。因为遗传,“优二代”的基因注定是优秀的——情商高、智商高、颜值高。

有一些“优二代”却被认为“不咋滴”。

昆明丑小鸭中学的孩子很多都是“优二代”。这些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他们被父母或者老师认为不爱学习,不思进取,甚至不守规则。

“优二代”问题好像是个大问题。但真正的大问题是“优二代”与“优一代”的关系问题。

我认为,“优二代”问题的背后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思考。


【“优一代”与“优二代”的区别】

因为“优一代”目睹了一个时代的物质匮乏,他们的学习(打拼)目的十分明确——为生存,为物质满足,为“人上人”。因为知识改变了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信仰“知识就是力量”。他们把知识储存和应试能力看成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优二代”不一样,因为有“优一代”的打拼,他们一生下来就有优越的物质条件,他们无法理解“优一代”的学习目的。自由、个性才是他们的生活方式。因为互联网时代,知识可以随时获取,所以“优二代”根本无法理解“知识就是力量”的铁律。他们认为,快乐才是力量。

那“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其实已经由“优一代”替“优二代”走完了。

这就是“代沟”。这个代沟,主要是上一代人的认知进化速度造成的。

如此,要下一代“听话”,显然是个难题。


【“优一代”的人格缺失问题】

因为“优一代”的奋斗目标太明确、太直接,往往这些人是好企业家、好领导、好教师,但不是好爸爸、好妈妈。他们把自己工作中的人格搬运到家里,把自己的成长经历复制到孩子身上,这就是人格缺失。这是“优二代”所断然不会接受的。凭什么?

我发现,一些专业人才,因为思维局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在其他领域很可能越有短板。但专业的“优一代”很难看到自己的短板,也很难承认自己的短板。他们可能很强势地把自己的经历投射到与他们完全不一样的孩子身上,他们要求他们的孩子“遗传”他们的优秀,弥补他们的不足。

一个孩子要完成两代人的“优秀”时,肯定会不堪重负。

这一届“优一代”很多都是应试教育的得利者。他们不一定受过完整的教育,但一定在过去的“被教学”中一直成绩胜出。因为他们的学习经历,“优一代”会把教育思维简化为教学思维,即“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思维。他们很难理解孩子的“不会”与“不懂”,也会因此而变得焦虑。他们不懂得消化这种焦虑,而是把焦虑直接转移给孩子。因此,他们不一定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但一定能培养一个焦虑的孩子。


【“优二代”的某些功能在退化】

“优一代”是在多元的环境中生长的。这是一代很坚强、很自立的人。

因为“优一代”是“择优”的得利者,他们毫不怀疑“择优”的好处。所以“优二代”一出生,他们的生长环境就被“选择”得很单一了。我一直认为,丰满的生命是在多元的生命群落里自然生长出来的。“择优”是对多元的生命群落的极大破坏。“择优”是一种教学思维,而非教育思维。从“优一代”到“优二代”的”进化“或许就是一种内卷(退化)。

不容忽视的是,大数据时代的弊端加速了这种退化。有一次,几个朋友在一起谈到“互联网时代人类会越来越聪明还是越来越笨”这个问题。有位学者的观点是:因为“推送”,因为“搜索”,人会不知不觉演化得懒于思考,人已经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比如,导航软件让人类天生的方向感在退化。

目前,最坏的情况是,教学彻底替代了教育,教学评价也彻底取代了教育评价,孩子被逼得无路可走。

教育,可以让优秀者成功,让成功者幸福。教育的价值,是发展完整的人格。完整的人格才有完整的幸福。如果教育不能使人幸福,那要教育干什么呢?

未来的教育,好的教育,一定是培养全人格的人,而不只是培养人才。

这些,我思考好长时间了。也许,我是在胡说八道。

——2023年10月19日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更新:2023-10-20 07:56:0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