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谨防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

作者:丑丑妞 来源:武宏伟 点击:1201

目前,教育标签化现象十分严重。何谓标签化?“标签”是对事物额外加上的识别用资讯纸卡或牌子,是对事物的概括与说明,一般用来标明产品目标的分类或内容。“标签化”是人们为了说明事物,将某人或某物定型化或者归入某一类,以共同认知的概念概括该事物。

“教育标签化”就是给教育贴上形形色色的标签,试图人为的干涉或裁定某人或某物的现状和未来;试图用几个关键词抓住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核心特征,把这些关键词与特定的教育现象联系起来,以一点而概括全面。当教育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它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图为在河南信阳讲学

“教育标签化”涉及的范围比较广,例如学校的标签有重点高中、普通高中,重点校、非重点校等;教师的标签有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特级、正高级等;学生的标签有三好学生、好生、差生、问题学生等。“教育标签化”能够辅助我们认知新的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但总体说是弊大于利,尤其是学生的标签化危害更大。

上述“教育标签化”问题在此不做深入探讨和展开阐述,本文主要说说目前最流行、最时髦的“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问题。

“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是学校为突显办学有特色而给“特色”起一个名字,然后把这个“名字”作为标签固化起来,“办学特色”就是这个标签。例如智教育、慧教育、智慧教育;云教育、海教育、云海教育;儒文化、雅文化、儒雅文化;球文化、树文化、花文化、红文化等等。

这些“特色”名字,有的有渊源,有的无渊源;有的学问深,有的学问浅,更多的是东拉西扯和上挂下联。有了“标签”,再根据“标签”的属性来罗列一些教育的内容,从教书到育人,从课堂到课程,捆绑成一个系列,学校办学就有了理论和实践的“特色”。这种“标签化思维”是对所有经历或看到的人、事物的思维固化判断,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方式。非此即彼的简单逻辑,极易陷入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思维误区。

随意乱贴标签,并不能证明创造者真正实现了思想领域的开拓,反而会限制人的想象力。标签制造者总是对自己所比拟的名称有一种过度想象,某类学校应该如何、不应该如何,这种想象往往是一厢情愿,与实际状况相差甚远。

“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有点类似于乱贴狗皮膏药。狗皮膏药有需求,又苦于自造粗糙别人见笑,于是制造狗皮膏药的作坊也应运而生,有的又美其名曰“教育策划公司”。这个作坊和公司还有点像“起名社”,专门以给人起名字为生。作坊生意兴隆,则雇佣几个社会有点文化的闲散人员,开始创造一个个不同标签的狗皮膏药,开始售卖。供需双方有一个共同属性是“急功近利”,略有不同的是,要贴狗皮膏药者为的是“名”,而不是真正为治病,真正目的是标新立异以示特色发展;贩卖狗皮膏药者为的是“利”,而不是真正为教育发展,真正目的是投其所好赚取人民币。

                  图为在深圳万科双语学校讲学

为什么会出现“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的问题?这是因为在社会高度发展,国家实力越来越强的今天,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改变“千校一律,千人一面”的教育现状的呼声也随之高涨起来。于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纷纷开展“特色”创建活动,有特色标签需要包装一下,无特色标签需要贴个标签打造一下。这种“标签化”的现象往往把个案泛化为普遍,把偶发总结为必然,把特殊描述为一般,把一点论定为事物全貌。当一个“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形成甚至根深蒂固后,人们就会用这个代表总体印象的标签,对办学中的整体元素中某个具体元素个体进行“标签化”评判。这就会产生不顾客观事实的牵强附会的现象。

创建“特色”活动的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会面临不同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办学理念、学校文化、课程建设、教学模式等方面会有不同的认识和实践,强调特色办学是必要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一味强调特色、强调差别,以至于一个人提过的理念另一个人就不能提,一个人用过的概念另一个人就不能用,一定要在理念上、名称上与众不同、别出心裁,并以此来显出学校办学的独特性、创新性和价值性,那就适得其反了。只求特色,不重共识,只求差异,不尊重规律,为特色而特色,为创新而创新,那就会舍本逐末,特色创建活动也就会成为误导学校办学的活动。尤其是对那些本来学校办学特色就不鲜明,硬是通过总结、拔高或贴标签制造的“特色”,危害性就更大。学校辛辛苦苦凝练,甚至是花钱买来的标签化的所谓特色,除了个别参与工作的所谓专家、老师外,绝大部分教职员工根本就不知道它们是一些什么东西。

一个标签,一个概念,均是思想和行动的工具,也凝结着人们认识和实践的智慧。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可以创造一些新的概念,但是不能把创造概念当成是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教育事业的改革创新不是教育概念的游戏。在教育教学实践和探索中,不要被一些新概念、洋概念所迷惑,进而在思想和行动上被误导。“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是削足适履、作茧自缚的不明智行为,浪费了时间精力不说,还很容易遮蔽一线教育工作者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所创造的宝贵教育经验。

怎样避免“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校长不要痴迷于制造新的概念,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解决真正的教育问题;校长要警惕那些新概念,学习辨析它们当中哪些是有解释力和指导力的,哪些只有概念的形式而无实际的内容,或者仅仅只是换个说法而已;研究者和媒体也不要帮助校长去鼓噪和追逐那些无意义的教育概念,而应引导他们真诚思考和审慎地进行办学实践。

不随意给“特色”起名,要还原于特色的本来面貌,直呼特色名称,如足球教育做得好,有成绩、有沉淀,就直接叫做“足球特色”;不要用一个“标签”概括所有办学要素,要区别对待办学中的不同现象;概括总结办学经验时要多元化思考,不要归结为一个点、一个标签、一个概念;不要用孤立、静止的眼光看待学校办学特色,要用普遍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办学特色。

谨防学校办学特色标签化,就是要使大家懂得学校办学特色不是靠贴标签、做广告、媒体炒作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的坚持奋斗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到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教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具有实效性的个性化做法;懂得办学特色具有独特性、校本性、配套性、导向性、稳定性等特点;懂得少用、慎用,甚至是不用学校办学特色标签。(本文曾刊发于《教师报》2021年8月25日)


更新:2023-07-06 06:05:2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