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詹大年/感恩教育,不要让孩子生得卑微,活得愧疚

作者:詹大年 来源:詹大年私号 点击:1402

“假如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的生命,也没有我今天的幸福......为了我,妈妈变老了......为了我,妈妈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假如没有我,妈妈身材不会变形,头发不会变白......”

在一个感恩环节上,舞台上的六年级小姑娘念着写给妈妈的感恩信,一边念,一边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地哭。在台下的妈妈也在哭,一会儿,台下好多的妈妈在抹眼泪。

这一下,感恩导演高兴了。效果出来了——眼泪是感恩的收割机。

我却怎么也感动不起来。

“假如没有妈妈......假如没有我......”,这个“假如......”是不是在考智商?

我们经常听到,这多的“假如”——

“假如没有阳光,那么种子就不会发芽......”

“假如没有春天,那么鲜花就不会芬芳......”

“假如没有江河,那么鱼儿就没有自由......”

“假如没有祖国,那么......”

......

“假如没有妈妈”“假如没有阳光”“假如没有春天”......等等这些“假如没有......”,实际上是不可假设的。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偏偏一定要“假如没有”呢?

妈妈、阳光、春天、江河、祖国......这些生命的必定条件,为什么却要拿来感恩呢?

或许,是为了让孩子“懂感恩”。


感恩,是一种天生的情感,不需要“懂”,但你不可以破坏它。

皇帝是百姓养活的,他说过感恩百姓吗?老师是学生支持的,他说过感恩学生吗?父母是孩子支撑的,他说过感恩孩子吗?当然,不要说,不必要说。说了,就破坏了心中那种默契。

当强者不仁而自危,才需要向弱者灌输感恩,才会骂弱者“不懂感恩”。

祖国爱人民,人民就爱祖国;父母爱孩子,孩子就爱父母;老师爱学生,学生就爱老师。我说的是,真爱!

如果,祖国不为人民,父母不为孩子,老师不为学生,那要你干什么!难道你是为“图报”而来?

弱者受恩,不敢不爱,不会不爱,不能不爱。

受恩才知恩,知恩才感恩,感恩才施恩。



哭,稀里哗啦地哭,就是感恩?

那是感受,不是感恩;那是情绪,不是情感。

只要有一定心理学知识的人,10分钟内就可以让大批大批正常的弱者流泪。有了导演,有了道具,有了故事,有了场景,你能不流泪?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为别人流泪的。内心的失去、内心的苦闷、内心的希冀、内心的恐惧、内心的焦虑、内心的触动……都可以通过眼泪表达出来。但,感恩教育专家们偏偏要把泪腺的正常分泌归结于感恩教育的效果。

感恩的效果,是可以立竿见影的吗?

当孩子的眼泪,可以激活感恩的市场,那是另外一种效果。

就如当年的皇帝,明明知道“万岁”是个天大的谎言,但还是希望“万岁万万岁”的呼声越大越好。因为,这样的短暂的麻醉,可以掩盖内心的深度的恐惧。


洗脚,就是感恩?

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这样一种感恩情景剧。

好比拉屎一般,屎拉爽了,未必你会呆在茅房里不肯出来。

不信,你去问问在如“沙场秋点兵”的大操场排练过洗脚阵的妈妈与孩子,他们到底感动了多久?

可怕的表演!

与幸福一样,感恩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

感恩,是强者对弱者、大地对苍生的绵延不绝的滋养。

感恩,是不可以表演的。

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你做了,他懂的。

一粒草籽,掉进泥土,就应该获得属于它的阳光雨露。莫非也要让草籽们给泥土洗脚,给阳光磕头?

不过,很多时候,我们的教育就是要让人渺小、卑微。因为,只有别人渺小了、卑微了,自己才高大,强悍,才在别人面前显得不可缺少。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思维不独立,情绪不稳定,最容易被控制、被忽悠。

弱小的孩子一旦被感恩,会感觉自己的生命是别人的负累。卑微、无奈,为别人而活。

有一种美好,是上帝赐予孩子的礼物。

我们不要去破坏它。

——2016年11月初稿     修改于2022年感恩节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更新:2022-11-25 05:52:1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