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顺视点:三年疫情期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变化?
三年疫情期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了什么变化?笔者认为有正向的也有反向的,有积极作用也有副作用。
从有利方面看,加速了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内化,互联网改变教育了形态,同时还改变了教育生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家上网课从疫情初期的仓促应对状态已到现在社会、家长接纳、认可的应然状态,也势必会成为未来课堂新形态之一。
2.教师对"教育+互联网"认识,尤其是录课、直播、做课件、线上教学操作及应对技能至少比常态速度普及提前三至五年。
3.自主制定实施学习计划,学会自主学习,体验问题驱动、项目学习、翻转课堂,探索线上线下互动交流,这些新课改学习方式因网课倒逼师生去尝试、去运用,为新课改推进起到歪打正着的助推作用。
4.线上课程设置、课堂模式研发、课堂监控与调节研究进入了快车道,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新形态也已启动并实施。
5.被逼无耐釆取线上考试已被家长接受,已成为考试一种新形式。
6.因封控防疫原因,如今采取网络招聘教师已占据教师招聘半壁江山。
7.许多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新课标培训、教育论坛、学术会议采取线上举办,节省了往返时间及大量差旅费,会议成本大大降低,同时因网络会议直播不受人数所限,减少了以往层级培训信息失真、衰减。
8.学校层面许多例会,甚至一些校本教研、跨校区教研,甚至议课也采取线上进行,解决了时空所限,节省了集中等会时间。
9.师生卫生意识、生命意识普遍增强,佩带口罩、勤洗手等一些卫生习惯倒逼养成。
10.师生及家长逐步体验到慢生活带来乐趣与好处。师生有闲暇读整本书,有闲情逸致来学厨艺、茶艺、花艺,生存、生活能力普遍长进。
11.家长陪伴孩子时长与往常相比成数倍增加,亲子互动、亲子共读家庭普遍增多,改变了家庭生活方式、娱乐方式。
12.因疫情影响,许多行业大量失业及降薪,因受教师职业稳定及收入有保证这些所谓"铁饭碗″影响,这三年参加教资格证及招教考试人数增量相当惊人。
13.因时因势产生了抗疫、防疫生成性活教材、活课程。人们与疫疫抗争、斗争史这本鲜活真实、全程体验教材,起到了说真话教育、防控科学知识和良好生活习惯教育、吸取教训和反思教育、职责和担当教育、向逆行者吹哨人致敬与感恩教育、发现苦难乐于援手的同情教育、不轻信不跟风识别真假信息的理性思考教育、生命平等教育等诸多真教育、实教育作用。
从前疫情时代到这三年疫情时代,中小学教育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与困惑,这就要求在后疫情时态去弥补、去加强。
疫情时代给中小学教育教学带来的一些副作用也要慎重对待及研究。
比如:
1.心冠疫情持续三年,多学期仓促开展线上教学,学生语文缺少早读导致朗读水平普遍下降;数学网课受时长限制,导致基本运算能力不过关人数上升;因不能及时做实验、课堂演示,造成学生理化生操作技能不规范及概念理解障碍。
2.学生在家运动量减少,学生身体素质一些测查指标下降如长跑等。
3.近视率稍有增长。
4.玩手机游戏成瘾中学生也有稍量增加。
5.研学旅行、劳动基地实施劳动教育等因疫情受到限制多被取消,学生社会阅历、劳动能力急需加强。
6、网课三年,线上授课模式多是传统课堂模式照搬,一味灌输味道更浓,学生参与度及课堂效率极低;成熟的易推广网课模式有待开发。
盘点、复盘、反思是为了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