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这8个悖论破解了,中国教育才能更健康!

作者:顾明远 来源:王敏勤和谐教育工作室 点击:1605

【教育君语】

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悖论……



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来讲,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民族的未来;对一个家庭来讲,关系到一家的幸福;对学生个人来讲,关系到一生的前途。尽管大家都希望教育越办越好,但教育领域还存在许多悖论。

悖论之一:形势大好却纷纷留学


近年来教育形势大好,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均有较大进展。但一些有条件的家庭仍然愿意把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特别是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每年以两位数的比例增长,而且出国孩子年龄越来越小。


过去是怕考不上大学而送孩子出国学习,现在是优秀的孩子选择出国学习。许多家长反映,中国的中小学教育对孩子要求过多,限制过死,束缚孩子潜在能力的发展。因为怕影响孩子的发展,所以要早一点送到国外去学习。


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许多校长、教师口头上说提高教育质量,但把教育质量停留在考试分数上,实际上做着违背提高质量的事,增加学生负担,进行机械的训练,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悖论之二:素质教育却狠要升学


某些地方干部一方面高喊素质教育,另一方面给学校、教师施加压力,把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政绩。


要知道,升学率是一个常数,每年全国升学率都有一个定数。甲学校提高了,乙学校就会降低,不可能每所学校都年年提高。追求升学率就会像盲目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一样,污染了环境,将来治理要付出成倍的代价。


悖论之三:减轻负担却苦不堪言


一方面规定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小学低年级不留作业,另一方面教师又布置许多家庭活动,甚至需要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让许多家长觉得苦不堪言;


一方面学校减少了学生的家庭作业,另一方面家长又送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学生负担日益加重。


总之,教师和家长一起,不让学生有空闲的时间,不让孩子有自由的游玩活动,不相信孩子需要在玩耍中成长。


悖论之四:减少考试却各种测评


教育部门一方面规定减少学生的考试,另一方面又布置各种测评,虽说是抽样的,但学校班班要准备,结果反而增加了学生负担。


教育质量的监测是需要的,但要不要用考试的方法来测评?用这种方法监测还是一种分数思维,依然是以考试分数为标准。


国家明文规定不要以分数排队,但有些地区仍然半公开地按分数对学校排队,学校也按分数对学生排队。学校、老师和学生因而感到很大的压力。


悖论之五:鼓励创新却限制思维


大家都说要培养创新人才,从小要打好基础,但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又处处限制学生思维。


许多小学限制学生的自由活动,这也不许干,那也不能做。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得不到自由发展。


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又不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事事都设标准答案。


悖论之六:热爱学生却三六九等


天天说要把爱心献给学生,要热爱每个学生,却常常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继续评选所谓的“三好学生”。


要知道这样只能鼓励一部分学生,却伤害了大部分学生。学生正在成长中,发展不是线性的,有时是会犯错的,人的一生就是在犯错中不断成长。


我们天天在讲宽容,但对孩子的犯错却不宽容。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是需要榜样的,但不能把学生定格在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上。


悖论之七:尊师重教却校闹不断


大家都认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尊师重教,但教师群体却得不到社会应有信任和尊重。许多家长对学校抱有“托管”思维,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就要负全部责任,缺失家庭教育,“校闹”事件时有发生。


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有好老师,因此不仅要择校,还要择老师,另一方面很少有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学师范。这说明在我国,教师职业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尊师重教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头上。


悖论之八:望子幸福却压抑孩子


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另一方面又在压抑孩子,让孩子埋在作业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练习题”,使孩子养成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还美其名曰“为了将来的幸福,只好牺牲童年的幸福”。


事实上,没有童年的幸福,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格,孩子将来也不可能幸福。


教育领域类似的悖论还有不少。笔者认为,这些悖论破解了,我国教育必能更健康地发展。



更新:2022-07-22 05:28:3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