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不只是“问题孩子”

作者:詹大年 来源:詹大年私号 点击:1259


什么是“问题孩子”?

遇到了问题,但没有得到有效帮助,自己又不能解决问题的孩子。

他们的需求被忽视,善良被曲解。

他们的所作所为,都只是为了“解决问题”——

逃学,解决自己被歧视、被冷漠的问题。

说谎,解决自己被谴责、被处罚的问题。

......



其实,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不只是“问题孩子”——


第一,他们不爱教学,爱学习。

在丑小鸭中学没有教务处,只有学习部。

“教”与“学”是两个概念。前者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以学生为中心;前者被动,后者主动;前者是“教”的课堂,后者是“学”的课堂;前者以分数做评价,后者从状态找感觉;前者因为你傻我才“教”,后者因为我要我才“学”。

如果不“教”了,我们还“学”吗?




第二,他们排斥被教育,渴望被帮助。

在丑小鸭中学没有政教处,只有心理部。

就中小学生而言,我认为没有德育,只有心育与美育。因为,德育很空洞,心育与美育却实实在在看得见。“德育”控制人,心育关怀人;“德育”关乎集体,心育关乎个人。

我这里说的“德育”,是那种装腔作势、装模作样的德育,是那种哄领导开心的德育,是那种丝毫不需要孩子参与的德育。

一个有安静内心的人,才是一个正常的人。否则,不管他如何光鲜亮丽,都随时可能掉进别人挖的或者自己挖的坑。



第三,他们反对简单枯燥,期待有滋有味。

在丑小鸭中学没有后勤处,只有生活部。

吃喝拉撒不叫生活,那叫生存。生活是一个水灵灵的生命世界,是绽放出来的美。人的一切奋斗,都只是为了一个美美的生活。很多人都是这样——当实现了生存目标以后,才发现梦想不在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生活过。

如果,教育不能装点生活的美好,那要教育干什么呢!

教育,是读懂人性的需求。

教育,是激发人性的善良。


    ——2019年5月24日,武汉。在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2019年会上的演讲观点之一。2021年11月11日修改于上海。


(作者 詹大年 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 爱心与教育研究会会长)


更新:2021-11-12 05:54: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