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教育研究会傅永曙
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老教委杨可平
[内容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探寻“三农”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策略,加强“三农”队伍管理,提高“三农”队伍建设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 键 词]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队伍 建设
千秋基业,决胜于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①。“三农”工作队伍是党的“三农”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是党的“三农”事业的基础和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主力军。“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短板,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则是弥补短板的有效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要充分认识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探寻“三农”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策略,加强“三农”队伍管理,提高“三农”队伍建设实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一、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必须培养锻造一批能够主动担当新使命、顺利完成新任务的“三农”队伍。“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有利于准确贯彻执行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有利于加强基层治理规范化,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有利于增强农村发展实力,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关注农村喜爱农村,愿意到农村来,做个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内行人、农事通;有利于
①中共中央十九大报告
充分发挥“三农”队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吃苦耐劳,勤奋肯干,为农村发展贡献青春,为乡村振兴发光发热;有利于突破传统农业的格局,改变
以经营传统种养业为主,构建以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为主、发展优势的农产品开发规模;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养、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有利于“镇抓产业、村抓特色”,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弱化农村空心化,改变“黑头发打工、白头发打粮”现象;有利于强化乡村环境治理,改变垃圾围村、污水绕村等问题,加快厕所革命,提升村容村貌,建设美好乡村;有利于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中国梦。
二、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要切实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干部配备短板,强化人才支撑,破解人才瓶颈制约,探索加强“三农”队伍建设新路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引导外出优秀青年,加入“三农”工作
“三农”工作队伍是党的“三农”事业的基础和支撑,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中坚力量。实施乡村振兴,必须抓好“三农”队伍建设。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外出优秀青年返乡参加“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家乡发展贡献力量。在扩充“三农”队伍时,要招聘本地有文化、想作为的年轻人参加“三农”工作,充实、壮大“三农”工作队伍,既能解决他们外出打工就业问题,又能方便照顾家庭老少人,使他们无忧无虑、全身心投入到“三农”工作中去。更因他们熟悉当地风俗人情,地理情况熟悉,利于开展“三农”工作。
2.鼓励应届大学生,补充“三农”队伍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结构、职场、经验准入要求等市场需求因素发生的变化与大学生适应这一变化所需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职厂经验、就业观念、信息占有、高效分布和专业人数分布不匹配,引发了职位空缺和失业并存现象。所以,地方政府在培育“三农”干部时,应充分考虑应届大学毕业生这一主渠道。要加大宣传,更新大学生滞后就业观念;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国之栋梁的大学生,放下身段,努力积极的去适应社会;帮助大学生更新就业理念,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施展才华,参加“三农”工作,发挥自己特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知识和青春。
3.动员青年企业家,充实“三农”队伍
全国每年有1600万进城务工农民,在这逐年积累的庞大务工队伍中,不乏涌现一批成功人士,但他们仍心系家乡,心系父老乡亲。他们有知识、有智慧、有资本,乡村振兴离不开他们、需要他们。要想方设法和他们联系,回引归巢创业。向他们宣传家乡发展现状,告诉他们家乡发展需要他们,乡村振兴离不开他们这支生力军。要鼓励更多有志青年返乡创业,将新技术、新知识带到农村,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思路、新活力。要发挥各方力量,动员他们回乡发展,创办经济实体,既可为家乡发展注入动力,又可招募他们加入“三农”工作队,为家乡发展献智出力、为振兴乡村战略做贡献。
4.选派机关干部,强化“三农”队伍
“三农”工作队伍是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中坚力量,要选派一批县直机关工作人员,下乡开展“三农”工作。要围绕“三农”工作需要,制定选派“三农”工作队伍优惠政策,要用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生活补助等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县直机关优秀人才选择乡村、选择“三农”工作,为乡村振兴出力、出智、奉献青春。机关选拔重用干部,要注重乡村基层历练,有计划地选派一批年轻干部到乡镇村居一线挂职锻炼,在实践中磨炼,在面对复杂情况和处理具体问题中增长才干。
5.强化学院培养,巩固“三农”队伍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础。人才的来源要通过学院培养,使他们具有专业技能和专业水平,乡村振兴就有希望,“三农”工作就能做好。国家要制定“三农”人才培养规划,加快构建“三农”人才教育培养体系,特别是要重视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资源,培养“三农”工作人才,使“三农”人才源源不绝,不断充实、巩固“三农”队伍。
三、加强“三农”队伍建设的策略
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要锚定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三农”工作队伍。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人,在于加强“三农”队伍建设,要注意方法,讲究策略,做到“四坚持”,配备一大批理想坚定、政治过硬、勇敢担当、德才兼备的优秀带头人,做好“三农”工作,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1.坚持多策并用,培养基层干部,建好领军队伍。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顺利落实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多策并举,一要抓住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坚持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三类协同”培养,让新型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二要抓住人才梯队建设,用政策的力量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在农村创业,形成一批又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一懂两爱”人才梯队,接力奋斗肩负起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三要抓住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的基层村干部,特别是“乡村振兴”的领头人,要通过多种渠道配强选好支部书记,建好领军队伍。
2.坚持多措并举,培养农技人才,培育科技骨干
进入新时代,用科技的手段来实现农村的富裕和农民的增收是必由之路。科技人才队伍更是“三农”队伍中一支重要的主力军。因此,要多措并举培养农技人才,培育科技骨干。一是积极培养一批活跃在基层一线的农技人员,真正让科技兴农扎根在田间地头。二是坚持高层次引进,提升人才队伍水平,提高兴农实效。三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园区、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乡村人才“回乡创业”。四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服务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坚持评优争先,发挥榜样作用,建强“三农”队伍
“三农”干部队伍是党的“三农”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因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态度的积极与否,直接关系到“三农”工作的效果。抓好“三农”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正面引导,发挥榜样引领作用。一是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在“三农”工作实践中,开展创优争先竞赛,调动“三农”工作队伍人员的积极性,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共同前进。二是评选先进,树立标兵,在“三农”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三农”工作人员,要给予表扬奖励,鼓励“三农”工作者向先进学习,发挥榜样作用。三是加大关怀力度,提高先进人物精神和物质待遇,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做好“三农”工作,引导其他“三农”工作者向先进学习,建强“三农”队伍。
4.坚持提供平台,转变作风实干,形成正向效应
加强“三农”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三农”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一是鼓励大学生考村官,在农村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是鼓励机关干部下沉基层锻炼,为他们搭建实践平台,积极营造干事创业氛围,为他们提供锻炼机会,积累提高实践经验,有效提升“三农”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三农”干部作风建设,转变作风干实事,不搞“走读式”“挂名式”队长,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稳定“三农”队伍;四是切实加大对农村优秀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及时补充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五是旗帜鲜明地支持“三农”干部干事创业,对优秀“三农”干部在岗位调整、提拔重用、交流重用时优先考虑,充分调动“三农”干部队伍的积极性,不断激发“三农”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形成正向效应链,确保“三农”工作队伍充实、健康、稳定。
四、加强“三农”队伍管理
《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对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作出管理规定,作为“三农”工作者,要深刻领会蕴含的意义,从思想上认同,在实践中践行。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三农”队伍素质
加强“三农”队伍管理,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升“三农”队伍工作能力和水平。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年度培训计划,都要突出“三农”队伍培训这个重点。要定期举办“三农”干部专题培训班、乡村振兴论坛等活动,着力提升“三农”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素质。
2.加强“三农”干部管理,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乡镇是“三农”工作基层,是“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实施乡镇振兴的主战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三农”队伍主力军。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管理,是做好“三农”工作的保证。一是注重把政治素质好、熟悉“三农”的干部充实到乡镇领导班子,通过换届集中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二是着力解决艰苦边远地区基层“招人难”问题,通过援派和挂职等方式充实“三农”工作力量;三是加大对乡镇倾斜支持政策力度,解决乡镇干部周转房和子女入学等困难,避免干部留不住和“留人难”问题。
3.做好思想引导,服务“三农”工作
加强“三农”队伍管理,要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坚持正面宣传教育,开展集
体座谈、实践培训等常态化管理方式,提高“三农”工作者思想认识,主动积极参加“三农”工作;要强化“三农”队伍服务意识,鼓励他们勇于担当,真正做到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实现乡村振兴。
4.实施常态化考察,培育“一懂两爱”队伍
加强“三农”队伍管理,要充分利用年度考核、任前考察等重要环节,全面
地考察“三农”干部队伍;要注重其日常表现,特别是深入农村、接触群众时的态度和做法,面对艰苦任务时的选择和取舍,更好发现和重用真正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干部。
5.强化长效管理,完善监督管理机制
加强和改进“三农”干部队伍工作情况的考核,要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政治体检和党性分析,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加强自身政治素养提升,坚持把基层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要发挥好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三农”队伍长效管理,切实提高“三农”工作实效。
加强“三农”队伍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前提,必须紧紧抓好,带动一批有志于新农村建设者,全身心投身乡村振兴工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把农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家园,实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