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八法
[内容摘要]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期,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中小学生中,道德失范,不良行为现象频频发生。面对现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职责。一鸣学校在教育、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中,积极研究探索,认真分析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根据多年矫正案例,在矫正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教育以及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方法,使教育、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关 键 词]矫正 学生 不良行为习惯 方法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高速发展与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使人们的观念、思想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特别是在中小学生中,道德失范,不良行为现象频频发生,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再一次敲响警钟。我们要面对现实,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改变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通过教育、转化、矫正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未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一鸣学校在教育、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实践中,积极研究探索,认真分析学生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根据多年矫正案例,在矫正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教育以及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矫正专业工作者提供参考性价值。
1.思政法
思政法即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这是学校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最重要的方法,也是传递正能量有效载体,更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教师节中提出: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就是要转化学生思想认识,提高思想觉悟,自觉改正不良行为习惯。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利用广播、板报、国旗下讲话、作政治报告、听取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对学生实施教育,更新学生世界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提高思想觉悟,传递正能量,抵制不良行为习惯影响。思政法,就是要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法宝,采取教育、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使学生成为阳光青年,为祖国繁荣昌盛、造福社会、人民幸福作出积极贡献。
2.规范法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法就是制定规范,按规矩办事,按照规范制约学生言行,引导学生遵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指导改正不良行为习惯,防止学生再犯错误。如制定晨练制度,要求学生按时起床、准时参加晨练;制定学习制度,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军训制度,要求学生认真参加军训,通过参加军训,提高学生守纪和团队意识,提升学生体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就餐制度,要求学生排队就餐,爱惜粮食,不浪费食物,做好相互服务工作。实施规范管理,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自觉按规矩办事,养成习惯,形成定势,促使学生向上向好发展。
3.心理法
心理法即心理疏导法,就是由心理教师在学生思想陷入消极情绪和陷入困境时,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心声。学生向心理老师述说自己心思、困扰以及遇到的麻烦。让学生倾诉,心情得到舒缓,减少内心的苦楚。心理教师耐心地听完以后,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理论,结合实践经验,给予学生解疑释惑,用心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指导解决思想疙瘩和心理问题的方法。
4.榜样法
榜样具有形象化、针对性和示范性,是有很大的说服力与感染力,是较容易让学生真心接纳。树立榜样,就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使得学生获得改变。树立榜样,学习英雄模范人物,让学生观察英雄模范人物具备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品质的修养,激发学生的崇拜心理,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对比,发现自身不足与缺点,实行自我觉悟性改正。树立榜样,让学生向身边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同学学习,这是教育、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另外,老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因为老师往往是学生模仿的第一对象,故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与生活中要注重自我的言行举行,通过自身良好的师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从而时刻影响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警示法
实施警示教育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做好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项根本举措。警示法具有惩戒教育作用,对改变、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具有震慑性,可助力学校转化、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警示教育法即在学生未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时,采取思想警示教育。通过观看警示教育影片、警钟长鸣;聆听警示报告,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带来的恶果,引以为戒。在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表现时,立即加强教育管理,实施警戒,给以严格惩戒,敲山震虎,防微杜渐,制止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再次出现。
6.活动法
活动法就是根据心理学研究“情绪低落的时候,不妨运动一下”和“运动能使人精神欢愉,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情绪紧张等多方面的影响”理论,采取的一种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运动,是坏情绪的调节剂,更是治愈一切不良情绪的良药。运动法即运动教育法,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让情绪低落或坏情绪的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融入活动群体中,在活动中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改善不良情绪,促进调节,达到心情愉悦,在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与旧习告别,形成良好的、阳光的、崭新的自我,达到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目的。
7.军训法
军训是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培养“四有”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壮大国防力量的极度有效的手段,更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有效方法。学校在学生入学后,组织学生参加军训,通过国防教育,培养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爱国热情;通过严格的队列训练和体能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和守时观念,提高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通过军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坚强毅力和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军训,增强组织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风和生活作风,改变以往自由散漫、不守纪律、漠视集体等不良习性,达到矫正学生不良行我习惯的目的。
8.劳动法、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法,首先,要教育学生懂得人人都要劳动才能生存的道理,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品质。其次,强化劳动是每一公民的光荣义务意识,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不劳而获、奢侈浪费等恶习的影响。再次,组织学生主动参加劳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应积极参加劳动锻炼,在平时劳动锻炼过程中,提高自己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劳动技能和劳动积极性,改正以往不良行为习惯,争取以自己的辛勤劳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矫正学生不良行我习惯,是件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勇于担负这神圣使命,积极探索、不断努力,寻求方法,为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