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又一位教育厅副厅长辞职从教,前几年还有一位……

作者:bx 来源:河南省教育厅 点击:1782

近日,一篇写于云南安宁的告别信引发广泛关注,其作者署名为张志勇,是一位曾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等职务的政府官员,但现在应该介绍他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

而这封火遍全国的告别信,题为《离别》,阐述了其渴望走进学校亲近老师、孩子们,渴望前往一线从事高校教育的心路历程,也见证了张志勇从政府官员职能到高校教授的转变。

从政府官员到高校教授的转变

这封署名为张志勇的告别信,是于11月2日在云南安宁写的。当天,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的“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安宁论坛在云南省安宁市召开,张志勇作为受邀嘉宾,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山东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国家督学的职务出席了论坛。
随后,据山东省教育厅相关工作人员证实,目前张志勇已经离职,也就是说,张志勇已经正式离任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一级巡视员,转而出任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完成了从政府官员职能到高校教授的转变。

张志勇在信中提到,这次外出参加活动,是他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身份露面的“处女行”,心中隐隐有一种苦涩的情愫在流淌,对这种感情他自己定义为“离别”,而这也是他写这封信的原因所在。

对于离职原因,张志勇在信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这几年来,我内心有一种挣扎,就是越来越很难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学校去享受教育的那份幸福,去聆听老师们成长的故事,去倾听孩子们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去和局长们坐下来琢磨、切磋破解教育难题的路径。这对我是一种痛苦和煎熬,内心时常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到一线去、到一线去……哪里是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到高校去当老师、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决策研究吧!”


张志勇在信中表达的对享受教育、破解教育难题的渴望,对亲赴一线教书育人的向往,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和感慨。同时,张志勇能够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毅然投身教育研究工作,也值得人们钦佩。


离别——写给我的同事和朋友们

     文/张志

今天早晨6点多,我照例起来跑步。

果然,安宁是个好地方。


昨天晚上,我从昆明机场转往安宁。接待我的老师非常盛情,说安宁植被覆盖率50%以上,空气的优良率99%以上,这里的温泉名扬天下,有“天下第一汤”之称。像她们这些年轻人从玉溪外出工作,首选的地方不是昆明,而是安宁。

在晨曦初露的安宁大街上漫跑,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清爽和宁静。


这次外出参加活动,是我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身份露面的“处女行”,心中隐隐有一种苦涩的情愫在流淌。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大脑中突然蹦出了两个字:“离别”。

几个月以来,尽管我不想面对,不愿意想这样一个日子,不愿意接受朋友们给我送行的美意,但该来的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同志们太忙了,我真不忍心为我的事,再给同事们“忙中添忙”、“乱中乱添”了,尤其是我在转岗期间闲下来之后,对同志们的“忙”和“乱”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可是,10月31日,我的同事们还是百忙中挤出时间来北京给我送行,亲自把我送到北师大这个新的工作单位。

我清楚,从11月1日开始,我就成了一个从遥远的“乡下”远嫁京城的游子。自古以来,游子离家母牵挂,同事们代表我的娘家人到北京来,与我嫁给的“新家人”见面,表达的是一种不舍,是一种支持,更是一种新的期待。这一切,我铭记在心!

人生有一个个节点,这一个一个节点,构成了人生的一个个转折点。人生的路啊,就像风筝一样,随风而起,迎风飞扬,时而上下翻飞,时而俯冲而下,时而直冲云霄,但不管它怎么自由翱翔,总离不开放风人手中的那根线。

人生的道路啊,从来没有笔直笔直的,从来都是曲曲折折,弯弯曲曲,峰回路转的。但你走的那条路,似乎又是冥冥之中、命中注定的。这个命是什么?这个命无疑就是放风人手中的那根线,就是你心中从小孕育的那颗躁动不安的梦想的种子。

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使然,在家里作为长子,我是一个懂事早、有担当的好孩子;在学校,我是一个爱学习、愿帮人的好学生。或许可以说,我是在担当和肯定中长大的。母爱和师爱,成了滋养我人生的永不枯竭的营养。因缘际会,爱孩子,爱教育,做老师,成了我心中的梦想!


上苍眷顾,不忍心伤害那个善良的小孩!在我人生的路上,一路走来,让我学师范、学教育,让我研究教育,让我做教育宣传工作,让我做教育行政工作。

做师范生,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用4年时间,学习了中文和教育两个系的基础课程。
做教育研究,我和老师们、校长们一起,在目标教学、情感教育、创新教育的研究中,凝结了出人生的友谊之花,被称为教育研究的“金牌团队”,备尝奋斗的艰辛,更享受着奋斗的幸福,在教育改革探索的道路上,大家“手拉手”、“嗷嚎着”一起走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前列。

做教育宣传,尽管时间短短,但勇探电视节目竞争准入新机制。

做教育行政工作,我的学生给我总结了两句话,把专业融于职业,把研究贯穿工作,我很欣慰,学生懂我,但还想补一句:把良知献给教育。

18年来,我的心灵常常被那些普通家庭、普通孩子的命运占据着,在教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艺术教育、语言文字工作、教育督导制度创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传统文化教育、基础教育改革、校长教师队伍建设、学前教育发展、城乡教育资源配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育体制机制变革等方面,做了我应该做的、可以做的、能够做的一切。在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道路上,我之所以能够走到今天,一刻也离不开同志们的理解、支持和鼓励。


“齐鲁青未了”。感恩齐鲁这片土地,感恩我工作34年来,相识、相知、共事的各位领导、各位局长、各位校长、各位老师,还有数不清的可爱的孩子们,是你们增进了我对教育的理解,是你们让我懂得了做教育的艰难和困苦、做教育的快乐和幸福,更是你们给了我改革的智慧和力量。你们永远是我的老师!

“感时花溅泪,离别鸟惊心”。真的要离开了,我心中没有一丝“挥挥手不带走半片云彩”的洒脱,内心充斥的是矛盾、是挣扎,是痛苦。

我知道大家对我内心的那份期待,希望我能为我们的教育再多服务几年,我更知道这里有我的事业、有我的梦想,更有我几十年来用理想和事业凝聚成的友谊……。

但我也清楚,这几年来,我内心有一种挣扎,就是越来越很难有更多的时间走进学校去享受教育的那份幸福,去聆听老师们成长的故事,去倾听孩子们生命成长拔节的声音,去和局长们坐下来琢磨、切磋破解教育难题的路径。这对我是一种痛苦和煎熬,内心时常有一个声音在脑海中回荡:到一线去、到一线去,……。

哪里是我人生的下一个驿站?……到高校去当老师、到高校去做教育研究、到高校去做教育改革决策研究吧!

人生都有转身时。离别,不是诀别,更不是永别!那天,我在潍坊全省创新教育研讨会上,面对山东教育界的新老朋友们,曾深情地告白:我的心在这里、我的情在这里,我的事业还在这里!

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来,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去安放我们的教育灵魂!离别,是为了站在更高的山巅上,去领略更奇绝、更险峻、更美丽的风景!

感恩大家,一路相伴!感谢大家,继续携手追梦!

         张志勇  2019年11月2日于云南安宁

张志勇的辞职从教,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位辞去教育厅副厅长职位,回大学当辅导员的人——曲建武。

一位长者走上台。“小伙伴们好,四年来,你们伴随着我,我也伴随着你们,我是真不愿意这一刻的到来……”他转过身去,用手捂住了流着眼泪的脸庞。这是大连海事大学毕业生告别时的一个镜头,主人公名叫曲建武,是大连海事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的辅导员,也是全国“时代楷模”,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曲建武1982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留校任辅导员,1998年被任命为辽宁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2004年,他调任辽宁省高校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副厅长。2013年,曲建武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要求辞去正厅级职务,回到高校,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辅导员。“如果一定要找个理由的话,我想应该是30年前种下的辅导员情结和对学生的爱。”曲建武说。周围的人很不理解,但曲建武心意已决。当时55岁的他,成为大连海事大学的一名老师。“学生一口一个‘曲老师’,我听着真是舒服极了。”


像灯塔,为学生指引航向

曲建武喜欢称自己的学生为“小伙伴们”。对于曲建武来说,他的这些“小伙伴”,不仅仅是学生,更是自己的孩子。在大连海事大学工作期间,每个学期他都会深入寝室、教室,在办公室与他的每个“小伙伴”谈一次话。“正是在曲老师的影响下,我将辅导员定为自己的职业方向。”吐尔逊·肉孜是大连海事大学2018届的毕业生。来自新疆的他,一直致力于成为一名像曲建武那样的辅导员,“于我而言,曲老师就像大海上的一座灯塔,为我指引航向。”“今天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曲建武所带的139名大学生,每到生日当天,都会收到他一条特别的祝福短信。在吐尔逊的记忆里,曲建武有一个小本,上面记着每个人的生日。无论曲建武在学校还是出差在外,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节假日,学生们还会收到曲建武送来的粽子、月饼等小礼物。


像父亲,学生排在第一位

曲建武在大连市中心有套房,由于担心“小伙伴们”有事找他不方便,干脆在学校附近租下一套小居室。平时他和妻子住在那里,就能和自己的“小伙伴们”更近一些。曲宏伟是大连海事大学2013级的学生,她对曲建武有着深刻的印象。大二那年,曲宏伟室友突发急性阑尾炎,几位同学本想带她打车去医院治疗,到了楼下,出租车特别少,等了很久也没能打上车。看着痛苦的同学,焦急的曲宏伟第一个想到的是曲建武,于是拿出手机,拨通了他的电话。放下电话三四分钟,曲建武就开着车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二话不说,他送学生去了医院,然后帮忙挂号和找医生,一直到把曲宏伟和她室友都安顿好了之后才离开。直到这时,曲宏伟才从别人口中得知,曲建武要马上去出差。


像亲人,不远万里去家访

曲建武在辽宁省教育厅工作时,曾力推“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到大连海事大学工作后,他仍尽可能地利用出差等机会家访。很多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说,曲建武是第一个跋山涉水来家访的老师。闫沛兴来自西北山区,因为家庭贫困等原因,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后总是愁眉不展,大一下半年甚至产生了退学的念头。曲建武注意到了他,于是就约他单独聊天、吃饭,对他格外关心。在曲建武给他过生日时,闫沛兴终于把自己的心结告诉了曲建武。在了解闫沛兴的情况后,曲建武不远万里,从大连赶到了位于甘肃的闫沛兴家。看到摇摇欲坠的土坯房后,曲建武当即决定,自己出5万元为学生家翻修房子。“我兄妹7个,小时候家里光景比你还差,饭都吃不饱。你现在尽管安心学习,其他事老师帮你想办法。”曲建武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闫沛兴。就这样,闫沛兴的“心病”解除了,变成了一个自信阳光的大男孩。大三时,他就立志今后要到西藏、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闫沛兴说:“在遇见曲老师之前,我一直想的是怎么把家里的房子盖了,和父母处理好关系。和曲老师接触多了,我现在想的多是怎样去关注这个社会,关注我们这个国家。”“沛兴,国家的事你来管,你家的事,我来管。”曲建武对闫沛兴说。


毕业季,曲建武所带的学生一个个离校,他们有的走向工作岗位,有的继续深造读研。曲建武也即将迎来新的“小伙伴们”。“我会等你们,一直等到连一碗水也端不起来的时候,欢迎你们回来。”在与学生的毕业聚会上,曲建武深情地告别他的孩子们。

来源 | 文章综合自山东省教育厅、张志勇思想会客厅、《未来教育家》、中国教育报、东方网,以及《光明日报》7月5日(原题《辅导员曲建武和他的“小伙伴们”》)。(声明:“河南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更新:2019-11-05 07:22:31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