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天安门的这个大方阵人员为何主要来自这所名校?玄机可透露!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庆祝大会后,20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伟大祖国的生日,这将国庆活动推向高潮。直到现在,想到这些画面,多少人激动澎湃的心情仍在继续。
“我们都是追梦人,千山万水,奔向天地跑道……”伴随着《我们都是追梦人》,26方阵从青春的歌声中走来,这就是“立德树人”方阵,一个由师生组成的方阵。这个两千余人的大方阵,其中有1000多人都来自北京师范大学。
老师好!同学们好!
“立德树人”
方阵中的师生代表们
挥舞着校旗
簇拥着彩车
从青春的歌声中走来。
“打开的书本”
生长出硕果累累的“知识树”
数据链组成的树干上
耸立着“教育云”。
三尺讲台系国运,
只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
才能真正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26方阵“立德树人”是首都教育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之一。“立德树人”方阵由北师大校本部师生1032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师生400人、市委教育工委组织的首都“大中小幼特”学校师生800人,共2232人组成,代表首都乃至全国教育系统参加群众游行,展示教育系统的风采和精气神。
自6月25日群众游行队伍组建完成、7月22日开训以来,立德树人方阵一起战骄阳、斗酷暑,高效完成了包括个人体能训练、基础队列训练、旗阵专项训练、情绪表达训练、应急处置训练、集结疏散训练、方阵合成训练和验收彩排训练等内容在内的各项任务。一起经历4次凌晨两点合练,3次长安街通宵合练,近300个小时的分单位训练、师大校区和军训基地合练、良乡机场和阅兵村联合演练,26方阵在各项合练验收和历次预演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集训中的点点滴滴给参训师生带来了一堂又一堂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训练期间,师生积极撰写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理论学习心得,音乐表演、群众联欢和志愿服务日记。据不完全统计,已收到参训师生思想汇报1400余篇,入党申请书72篇。
剪影一“撕雨衣”精神
“立德树人”方阵是三分指验收的最后一个方阵,也是第一个之前完全没有经过验收场地练习的方阵,更是第一个雨天验收的方阵。验收当日,方阵经过快速集结和简单动员后,所有师生穿着简易雨衣在雨中开始了适应性训练,相互打气、互相鼓励,气势冲天。经过两遍的适应训练后,雨越下越大,行进指挥长通过方阵通联系统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需不需要休息,等雨小些后再开始验收?同学们的回答感动了在场所有的工作人员,一致决定不休息,继续验收,大家大声喊着 “一鼓作气,拿下验收”相互打气。为了保证验收效果,同学们纷纷脱掉雨衣,准备迎接正式验收。高涨的士气在方阵中迅速扩散,“脱雨衣”变成了“撕雨衣”,大家怀着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一次性成功通过了验收,取得了第三分指第一名的好成绩,并远远领先于第二名。
在验收完毕,走回集结点的途中,雨水和泪水混在一起流脸颊,所有人哭着一遍一遍喊着我们自己的口号“一秒都不差,去见习大大!”唱着方阵歌曲《我们都是追梦人》。当天验收的所有主席台的评委和领导,都被方阵的表现所感动,集结疏散、行进速度、情绪表达组纷纷打出了验收工作以来的最高分。
剪影二“为一个目标而努力”
北京师范大学2018级本科生王艺凝是立德树人方阵中的一员。烈日下的站立,暴雨中的疏散,每天5~6小时的训练时间里不仅要练习队列动作,在行进过程中标齐排面,还要加上“星星”“闪烁”“跑步”等手脚动作,这些常态化的训练,对很多人来说都是巨大的考验。王艺凝和身边的伙伴开始陆续出现膝盖疼、腿疼、腰疼的症状,但训练的辛苦却拖不垮任何人的状态。整个过程中,全体老师和后勤人员的努力提供了扎实的保障,后勤的工作人员每天清晨都拖着桶装水和绿豆汤给大家补给;医务室的医生耐心地照顾伤病员;负责训练的教官虽然嗓子喊哑了依然含着喉宝继续坚持……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尽职尽责保障了这个两千多人大团队正常运行,让每个人都能更踏实笃定地训练。
“每一次全要素配合的演练中,熟悉的‘追梦人’的歌声响起,热烈的欢呼声从场地上升腾,各式的手套在阳光下变换颜色,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成功完成了一项任务的成就感,更有无数人为一个目标共同努力的感动。”王艺凝说。
剪影三“一个月的努力就看今天了”
8月20日凌晨4点的北师大,寂静中又充斥着一丝紧张的氛围,经过一个月的训练,“立德树人”方阵要在这一天前往马场进行第一次验收。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的唐梦琳正是其中的一员。从准备下车开始,她就非常紧张,因为“一个月的努力就看今天了”。天公不作美,雨越下越大,唐梦琳感到很焦急,这样的天气下,我们能咧开嘴笑起来吗?仰头下腰的动作能在雨水和雨衣的遮挡下体现出来吗?“可是音乐一响起,我的这些顾虑都不存在了,同伴们热情欢呼,大步淌过水坑,义无反顾地往前走,声嘶力竭地唱着歌。”
雨水并没有阻碍大家前进的脚步,反而让所有人的情绪更加高涨,最后一遍大家都脱下了雨衣,放开手脚大胆地做着动作往前走。“看到走在方阵旁的韩舰老师双目通红,主席台上的艺术指导一个劲儿地为我们加油比心,我不禁眼眶一热,这个时候我真正感受到主席台上老师教官们所说的感动。”大家都能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克服问题,只为了在祖国七十华诞那天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立德树人”方阵有话说
走过天安门的短短几分钟,看着远处城楼上领导人的身影和面前挥舞着的大旗,喉头竟有一丝哽咽。既是为祖国伟大复兴、繁荣昌盛而骄傲,也是对两个月来披星戴月、风雨无阻的不舍。这次活动对我来说是一生的荣誉,是一段光辉岁月。它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中国人的使命和担当,感受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感受到了师大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精神光辉。这是把爱国爱党教育践行的最为深刻的一次活动。
——王浩东(北京师范大学)
当自己方阵的音乐在天安门前响起的瞬间,当人群中爆发出欢呼声的瞬间,我的内心首先是激动,紧接着是感动,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听到所有人拼尽全力的欢呼声,想到自己有幸参加这次活动,与阵友们一起经历难忘的训练(特别是夜训),泪水就冲上眼眶。感恩,应该是余下的时间内久久充斥着的情感了。
——朱睿祺(北京外国语大学)
一场二十分钟的群众游行,我们曾用两个月的时间倾心准备,期间曲折不断,每个人尽力坚持,方才有了今日最终展示出的效果。那么这样一场展现在世界眼前的半日盛会,中国准备了多长时间呢?七十年!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七十年的发展,诸多前辈的努力,让今天的我们有了展示的资本。中国今日之盛,见于今日,而积于过往;中国未来之强,见于未来,而积于今日。今天的我们更多的去奋斗,十年后的国庆就会有更多的看头。
——周鑫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在准备了接近一千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胸有成竹的踏上了长安街,那种激动和兴奋真的很难用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一辆辆彩车从我们面前经过,神经就已经高度紧绷,在成套的节奏中做着熟练的动作、用力挥舞着飘扬在头顶的校旗、听到方阵的音乐响起、看到观礼台上的观众向我们致意,抬头看向右前方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那一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堂堂正正的中华儿女,是一个与祖国无比亲密的中国人。
——刘兴玲(北京师范大学)
能够参与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群众游行,感到非常光荣与骄傲,虽然无数次想象走在长安街接受检阅的情景,但是当真正通过东华门,走向天安门核心区时,心情却无比激动,很多同学都留下了热泪,真正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我庆幸能用自己的行动,在这荣耀时刻向祖国告白。
——王梦含(北京外国语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