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芬兰教育凭什么领先全球?靠的就是这些细节!

作者:北京市八一学校副校长 王华蓓 来源:现代教育报 点击:2360

   历经27个小时的转机加汽车长途,我们终于抵达了芬兰的萨翁林纳市,正式开启学习之旅。在短短的十天内,我们先后听了7个主题讲座、参访了5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21节不同学科的课堂观察,从不同视角了解芬兰基础教育。

   信任、自主、公平、重实践的芬兰教育
   多年来,芬兰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遥遥领先,把英、美等发达国家远远甩在后头。然而芬兰并不止步于此,2017年8月又开启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在学习交流中,我对芬兰教育成功的几个关键点,印象深刻。
   芬兰教育的自主性很大,基于国家统一教学大纲,教师可以自己选用教材、教法,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学习内容;在无考试排名的竞争压力下,学生更主动地获得知识与技能。这是基于信任的民族精神。
   芬兰提出“每一个人都被社会需要”的理念,因此公平与平等的校园文化让教育更有活力。另外,芬兰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让教育更接地气。此行,我还了解到芬兰有一套从小学到高中完整的学生发展指导体系,类似我国的生涯规划指导或学生发展指导。不同学段有不同的针对性指导,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优势和特长,有针对性地选择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方向,让教育更具个性化。

   基于“实践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
   学习期间,我们走进几所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21节不同学科的课堂观察,发现一个共同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注重学生“实践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和综合性。有两类课程采取混合式教学模式,一类是“主题教学”(现象教学),另外一类是学科课程中偏重实践类的课程。
   芬兰的课堂强调立足于跨学科的横向教学。在课程设计中,不同学科教师会共同讨论,确定主题,梳理课程实施目标及各学科要达成的能力点。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芬兰的课堂,从内容和场景的选择均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室、操场甚至森林,都可以成为学习的课堂;采摘、烹饪、游戏都可以成为课程的内容。例如不同学段的技术类课程,从工具的使用到产品的设计,特别突出芬兰地域特点,多森林、多木材,木工课成为特色课程。在芬兰,技术类课程是每个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各类技术工具。同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借助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非常关注知识间的关联与应用,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和策略的选择上,教师立足于激发而不是替代,尊重孩子自我探究的过程。
   一节八年级的艺术课,教师布置了关于“自然”主题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要制作完成一本关于“自然”主题的资料册。学生可以选取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呈现对“自然”的理解。我们观察了一下学生,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都不一样,有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有科技对自然的影响,有生活状态的自然等……学生自由查找资料、彩色打印、彩纸切割、剪贴等,老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这一节课涉及语言表达、信息技术的使用、艺术审美、动手能力等。
   思考视点
   从芬兰教育中,对我们面临的课改有几点启示。
   1.基于信任的民族精神让学校和教师更自主,让学生的学习更多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利于师生成长的教育场。
   2、高质量的教师团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这高质量的背后,应该是高标准的教师准入制,精准、多元的教师培训,社会高关注度和认可度的教师行业。
   3.“见树又见林,先见林,再见树”的教育特色值得我们借鉴。芬兰教育更注重系统化设计。在每所学校的空间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课程图谱,每个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网站上家长可以轻易查询到任何一个年级的课程和标准。
   4.芬兰教育中对人的高度关注。在这一理念支持下,芬兰学校的人性化的设计、舒适的学习空间、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单独开设的课程、户内户外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我们也可思考如何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支持,让每一个学生都被社会需要。
   产品的设计,特别突出芬兰地域特点,多森林、多木材,木工课成为特色课程。在芬兰,技术类课程是每个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因此小学生都能熟练使用各类技术工具。
   同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就是借助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教师非常关注知识间的关联与应用,鼓励孩子的独立思考与自主学习。在教学设计和策略的选择上,教师立足于激发而不是替代,尊重孩子自我探究的过程。
   一节八年级的艺术课,教师布置了关于“自然”主题的学习任务,每个学生要制作完成一本关于“自然”主题的资料册。学生可以选取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呈现对“自然”的理解。我们观察了一下学生,每个人对“自然”的理解都不一样,有大自然的花花草草,有科技对自然的影响,有生活状态的自然等……学生自由查找资料、彩色打印、彩纸切割、剪贴等,老师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这一节课涉及语言表达、信息技术的使用、艺术审美、动手能力等。

更新:2018-11-16 05:30:3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