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袭检查打断教学是严重的“教学事故”
据潇湘晨报10月19日报道,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为端正教风放出“大招”,学校在上课时段突击检查,直接进教室查看教师的纸质教案,对未带纸质教案的5名教师按“一般教学事故”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教学事故”一词在高校广为流行,大到散布不当言论、试题泄密,小到迟到、早退(一般规定是5分钟以上),均被划入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教学事故。高校一线教师每每涉及教学事故,必然是闻之色变,因为一旦有教师被认定酿成教学事故,一般都会受到公开处分,后续还会影响职称晋升和工资收入。
各校出台“教学事故认定和处理办法”之类的规章并不稀奇,毕竟教学是大学最主要的工作,出台文件规范教学秩序,保障教学安全有序,无可厚非,相信学校行政管理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令人好奇的是,为什么极少听说有哪个学校出台过针对行政管理岗位的“行政管理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行政管理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普遍缺位,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必,因为行政管理人员不会犯错,不会酿成任何事故;二是不想,因为制定规则的人并不想给自己套上一个“紧箍咒”。很显然,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前者。总有那么一些人,管别人时清清楚楚,管自己时支支吾吾,这种“严于律人,宽以待己”的管理思维陈腐透顶,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就批判过这种“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的思想方法。
都说“教无定法”,带纸质教案未必比不带纸质教案教得更好,带纸质教案未必比不带纸质教案备课更认真,带纸质教案未必比不带纸质教案内容更熟练。如果是这样,那么规定一定要带纸质教案的目的何在?在电脑和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电子备课明显比纸质备课更高效、更节约、更环保,可惜有些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还在固步自封,不思变革。
都说“因材施教”,真实的教学是一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随机应变的过程,任何一个合格的老师都不会事先写好教案拿到讲台照本宣科,任何一个合格的老师都不会因循事先拟好的计划一成不变。把指挥棒伸到课堂上的教学管理是愚蠢的。课堂如战场,“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何时出枪、怎样出枪都要等待命令,恐怕早已溃不成军了。
检查教师备课、上课是否认真,加强教学督导,建设高效课堂,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否带纸质教案并不是认真与否、高效与否的判别标准,前者与后者并无必然联系。其实,要判断一个老师教学的好坏,坐下来听一两节课不就知道了?可惜我们的教学管理人员似乎没有精力听内容。他们只有时间简单粗暴地冲上讲台检查教案搞形式。我倒是要弱弱地问一句,如此突袭式检查,粗鲁地打断老师讲课,扰乱教学秩序,算不算“教学事故”?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