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看教育的两种视角

作者: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王竹立 来源:中国远程教育杂志 点击:1916

      我们思考教育变革,往往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现状出发,去思考下一步可能的走向。另一种是从未来趋势出发,回看教育现状。我试图努力调和两种视角所产生的矛盾,设想能否从现状出发,一步一步渐进到智能时代的教育阶段。

我们思考教育变革,往往有两种视角:一种是从现状出发,去思考下一步可能的走向。大多数一线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采取这种视角。这种视角的优点是务实,但容易因为现状的复杂和矛盾而趋于保守,不敢采取大刀阔斧的改革。另一种是从未来趋势出发,回看教育现状。一些有远见的教师和教育研究者采取这种视角。这种视角的优点是能把握正确的方向,但也会因现实与未来存在很大差距而产生焦虑,从而在主张上趋于激进。

我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一线教师,又是教育研究者。我早期的文章更多采用的是第一种视角,主张立足当下,努力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而不是好高骛远,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但近年来我开始向第二种视角转变,更多地呼吁加快教育变革的脚步,甚至希望用行政力量强力推动变革。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是我看到技术的快速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出现,颠覆了很多传统的观念。许多方面都超出了我们原先的预期和想象。

我试图努力调和这两种视角所产生的矛盾,设想能否从现状出发,一步一步渐进到智能时代的教育阶段。按照我的设想,从现在开始,通过引进在线学习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手机),改造传统课堂,逐渐向个性化在线学习阶段转变。然而第一步就推进缓慢(虽然还是前进了),如果按照人工智能将在数十年间全面进入教育领域的预测,我担心时间接不上。于是做出教育将发生断裂性变革的推断。因为我深信,形势比人强,技术的进步将导致了教育生态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迫使教育体制与机制的变革,任何人都阻挡不住。

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已经在市面上看到人工智能教授英语听说的广告,未来,一部分英语教师会不会提前下岗?其他专业的教师会不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又比如,一部分专家预测,未来机器智能将全面超越人类智能,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毫无疑问,那时机器人与人类(自然人)的地位将发生倒转,智能机器人在地球上将处于支配地位,而人类则处于从属地位。那时,还有教育吗?还需要教育吗?

如果还有教育,还需要教育,那么,那时的教育是人类自己来办,还是由机器人替人类来办?是机器人学习人类的知识和价值观,还是机器人为人类专门制定一套知识与价值体系?

还有一个问题,我也非常好奇。据说,现在科学家已经在研究将智能芯片植入人类的大脑了。如果真能成功,会不会产生一种半人半机器的超级人类?到那时,学习也许就是向智能芯片中添加新的内容。

这些情况并非绝无可能发生,如果我们能摒弃几百年来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不把自己视为“宇宙的中心,万物的灵长”,而把人类视为自然进化中的一环、宇宙中的匆匆过客,就像亿万年前恐龙是地球的霸主最终也灰飞烟灭一样,一切就皆有可能。

作者简介
王竹立

中山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硕士导师、学术带头人。广东省政协第九、十、十一届委员,第十一届广东省政协教育界别发言人;致公党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山医科大学十佳教师称号等。被称为“我国富有原创性思考的教育学者”。


更新:2018-08-08 05:40:0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