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要做到“五重视”

作者:傅永曙 薛赟 来源:安徽省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姥桥镇中心小学 点击:2056

   [内容摘要]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要做到“五重视”,即:学校重视要到位,处室重视要跟上,班级重视有特色,学生重视肯学习,家长重视不可少,方能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真正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质。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教育 重视

   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做到“五重视”,即:学校重视要到位,处室重视要跟上,班级重视有特色,学生重视肯学习,家长重视不可少,方能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真正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质。

   一、学校重视,统筹安排,加大投入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有着先导与示范作用。因此学校要立足于“先做人、后成才”的育人观点。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统筹安排,利用广播、橱窗、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宣传传统文化;要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古诗词诵读、《弟子规》接力背诵、传统文化书画展、学打传统腰鼓等活动;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程、走进课堂,在校园内营造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风气;要组织编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特点的中华传统美德教材,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一个相对合理的地位。开学初学校要制定经费预算,讨论活动项目所需经费,将传统文化活动开支所需经费一一列出,加大投入,保证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处室重视,安排课程,后勤保障

   教导处、总务处和办公室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执行机构,要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教导处要将传统文化教学落实到课表、安排到,要将传统文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教导处要指导教师认真挖掘课文的传统文化内容,感受古典名作的艺术魅力,不断增强智慧与圣贤交流,与智者对话,充分感受引导小学生认知传统文化的深邃思想境界和非凡的创造力。总务处要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筹备工作,安排活动场地、准备活动器材、搞好后勤服务,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办公室要在学校统一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调度人员,安排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三、班级重视,组织活动,创建特色    

   班级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基层单位,班主任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本班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计划,组织开展活动。班级重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就是要利用黑板报宣传传统文化,编写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专栏;要利用班会宣传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自觉参加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要利用晨读,组织学生诵读传统文化经典;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文化书画展、传统文化戏剧表演以及传统文化教育主题实践活动等,创建班级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色,促进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积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和公益性活动,践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学生重视,积极参与,展示特长

   学生是传统文化的受教育者,也是传统文化践行者。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成为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新人。学生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就会积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展示特长。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忠孝仁义礼智信”,结合现实来诠释,归根到底也是培养   所以两者的价值观本质上是相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在我们每一个学科教学中是有具体内容承载的。

   五、家长重视,密切配合,以身作则

   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行为系统。家庭教育对人大影响是首要的,也是最深远地,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家庭教育更是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文化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要转变观念,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对孩子的塑造作用,系统地教授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和道德观念、注重接人待物,为人处世的生活习惯和人生哲理教育,并在日常生活与行为处世中起到垂范作用,使家庭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与教育的重要场所。要组织开展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传统文化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形成爱国守法、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如家长和学生共同撰写春联、贴春联年;在风景名胜共同研读碑刻;共同品评古代诗词歌赋等,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所有教育工作者要倾力而为,要高度重视,研究方法,探索规律,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


更新:2018-07-02 16:19:1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