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看过这个,“学雷锋日”就不只是标语和口号啦!

作者:郭英倩 来源:人民教育 点击:3087

民小编说
“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学雷锋日老奶奶脱销”,不知道您听了这些顺口溜,心里作何感想。小编在想,其实"学雷锋"不在乎形式,也不在乎具体的一天,只要让学生理解雷锋精神、雷锋品质,把这种榜样的力量传递下去,教育的效果也就达到了。您觉得呢?

每年3月,全国各地都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高潮。开展学雷锋活动,弘扬“助人为快乐之本的”雷锋精神一直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就在上海市统计局昨天公布的《2016年市民学雷锋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对于“学雷锋”,近六成市民“怕惹事上身,好心没好报”,近五成“怕被人误解,遭人非议”,近四成“怕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近年来,勇救落水儿童不幸溺亡却被否认被救之举;帮助流浪老人却换来一纸诉状;扶起跌倒老人却反被讹诈……这些屡屡发生的好人“受伤”事件的确令人后怕与心寒,也影响了社会对学习雷锋的热情。

与此同时,"学雷锋月"的活动大同小异,演讲、黑板报、座谈会、帮助老奶奶过马路、扫卫生......有点形式化的趋向,且往往是搞起来沸沸扬扬,结束时后继无声。这样没有创意的活动形式,自然不会充分发挥榜样力量,起到良好的效果。

其实,雷锋精神的核心就是奉献爱心、助人为乐。围绕这样的主题,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让学生更有兴趣、有激情地参与到学雷锋活动中来,这些创新的教育活动影响也会更加深远持久。

“微公益”学雷锋:

北京雷锋小学鼓励学生自发开展志愿行动

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雷锋小学推出微公益行动,倡导全校学生打破班级和年级限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做雷锋精神的传播者、雷锋文化的传承者。

雷锋小学是北京市惟一以雷锋名字命名的学校,40多年来,该校一直开展学雷锋教育,设立校园公益日、校园体育日、课外活动日、社会文化日和校园读书日,并将小学公益实践教程正式纳入课表。该校学生还坚持续写雷锋日记。

2016年,雷锋小学将公益教育的主题定为“微善”,鼓励学生自发开展微公益创意行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打造知行合一的善行公民。

本学期,该校启动了“红色旅行——导览行动” “紫色国学——推广行动” “绿色清新号——环保行动”“青色成长——学长行动”,让学生走出校园,从事环保公益实践,以培养他们的爱心、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现代化交流方式来帮忙:

“学雷锋”成为时代新风尚

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一直致力于打造特色学雷锋品牌,使学雷锋成为一种时代新风尚。在学雷锋活动当中,该区在学校少先队(团委)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结成学雷锋志愿者小队,通过微博、QQ群等现代化的沟通渠道,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多项志愿活动。


这样的活动一经开展,便星火燎原,反响很好。桥西区目前已有公交志愿服务、环保志愿服务、助残(助困助残)志愿服务等千余个小队。新客站志愿者小分队、45年爱心接力照看孤寡老人的第十中学助老小分队等,事迹都很突出。

桥西区永安街小学的外来务工子女占99%。因此该校建立了“爱心基金会”,成功探索出一条自助互助、扶贫助学的学雷锋范式。成立6年来,“爱心基金会”共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119人,帮扶203人,占到全校学生总人数的72%;红星小学率先倡导并实施“无车日”“爱蓝天、爱家园、同呼吸、共担当”等活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城市治理贡献一份力量。

点滴小事,随性而为:
让“学雷锋”真正成为学生的本能和快乐

如果从学校的角度而言,开展学雷锋活动做些形式上的创新是必要,而作为学生本身,学雷锋其实无需时时琢磨“新意”,而应从加强自身公德心、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做起,从身边小事入手,把助人为乐、为人民服务内化为自我约束、自我修养,把“做好事”视作责任,使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懂得雷锋精神,真正学好雷锋。

“随意捐”——最直接、最普通的“学雷锋”方式 

爱心“随意捐”捐款,不需投入太多精力与时间,手头宽裕还是紧巴,并不需要考虑太多,只是捐多捐少区别。对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而言,捐出自己的一个文具,一件旧衣,就可以为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带来欢乐与希望,同时,家长和学校还可宣传无偿献血、器官捐献等活动,鼓励孩子们长大后积极为拯救他人生命做贡献。

“随手帮”—— 可从“举手之劳”的小善做起

“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说起雷锋做的好事,其实都是些小事。我们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哪怕是微小之力,只要愿意伸手,当回“随手帮”,也是志愿者。孩子的能力不必做什么大事,关键在于用心。生活中,许多举手之劳的小事,比如捡拾一下垃圾,撕掉一张“小广告”、帮助一下邻里,在网上发条文明短语,就担当了志愿者职责,“随手”帮了社会正能量之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能力不足之处,但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闪光点。立足自我,凭个人能力、特长行善,做个“随意捐”、“随手帮”的小小志愿者,也许更有实际效应。对于学生而言,志愿服务工作有时需要学校的引导,但成为志愿者更需随性而为。这并不是“随便”,也决不是“随大流”。而是从随意起步、随心参与开始,令“学雷锋”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本能、一种快乐。

学校也要注重学生学雷锋的习惯养成教育,把学雷锋活动落实到每一个人,渗透到每一天。最后,评选一些小标兵并给予奖励,用榜样的精神引导学校风尚。 

        资料来源:中国文明网、衢州日报、河北教育报
微信编辑:郭英倩
更新:2016-03-05 06:06:2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