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志博院长,再读生命之尊(图文)
结识张志博院长是缘分,也是福分。他风趣地叫我“月亮姐姐”。他的真诚、善学、渊博、禅心让我敬畏。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是享受,是提升,是感化,更是感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金光闪闪的生命体。曾经为他写过一首藏头诗,内容虽已忘记,但他的名字正如他的人一样志向高远,博爱无边。
这次“生命至尊教育 教练型教师”体验式课程走进灵宝并非偶然。因为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有一群爱探索、敢拼搏的优秀教师。种子需要播撒在肥沃的土地才能结出美丽的果实。种子团队用他们滚烫的情怀和灵宝这群奋进的心紧紧拥抱在一起!爱是相逢,爱是行走!张志博院长冒着炎热亲临灵宝寺河山“踞溪画院”,犹如干旱的沙漠掘出了一缕清泉。吮吸、品味,甜得可口,香得动容!
院长,记者,双重责任充满了挑战和思考,请看画面:
27位灵宝教育精英,回答灵宝三大宝黄金、苹果、道德经时,他却亮出了自己的答案:灵宝有四宝,还有一个最大的宝——灵宝人。全场哗然。黄金代表物质,指向外面的世界,是一面镜子,道德经代表精神,指向人的头脑,也是人们在物质世界里修炼的法门,苹果介于物质和精神之间,代表人的心灵,心是链接和整合人的头脑和外部世界的源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在心灵的主宰下,物质和精神的合一成就了人的完整。人是最大的宝,完整的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和资源。灵宝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因为有“四宝”,因此是一个高能量的地方,这个场总能给人带来对生命的觉知和觉察,带来对生命的敬畏!
我们为什么没有把自己列为一大宝呢!我们并不愚钝,只是习惯于向外求而忽略了对我们自身的探索和认识,忽略了我们作为人存在本身的价值,忽略了生命的至尊。仅仅这一点,足以证明他的善思、博学、创新。我豁然开朗: “道之源”在灵宝,“爱之源”来灵宝。
课程体验中,我总是对着教室悬挂的横幅一遍遍地问自己:我,我们发现了什么?“生命至尊”如何解读?为什么李教练一直没有给我们用理性的东西讲解、阐述、论证。上完课也和我的同伴交流,大家对这四个字同样充满疑惑、迷茫。张院长是否给我们诠释这个题眼呢?这是我几天来一直期待的、想要的答案。
静心聆听张院长娓娓道来:
“老师们,在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是生命至尊?生命至尊的路径是什么?……蒙特梭利有句名言‘儿童是成人之父’……《道德经》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我是一切的源头,我是谁?我不是代表自己,我来自于原生家庭……”听到这里,内心告诉我张院长要用《道德经》诠释“生命至尊”。
他用图示法讲解“内在父母”、“内在小孩”。父母、爷爷奶奶、其他家人、老师、社会规范都可以成为我们内化的父母,成为我们人格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内在父母”始终在我们的心里,影响着我们的情绪模式、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从小到大我们无论做人做事,该怎样选择,总有一个声音告诉你这样或那样。那个声音成为了我们一生的“背景音乐”,成为我们最大的命运,并左右着我们的人生。”一点没错,我们人格的形成在孩童时代就已深深烙印在原生家庭。然而有多少为人父母明白呢?
“内在小孩”是指童年时代的我们,小时候的很多愿望没有满足或实现,他就以“内在小孩”的形式出现,他左右着你。虽然都长大了,但那个内在小孩并没有成熟,所以就会有痛苦、焦虑、愤怒等情绪。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关系模式构成了我们的内外关系模式,即基本人格模式,因为他们的存在,“我”就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两个人,甚至更多的人,于是便有了“二”的存在。我们会把“内在父母”和“内在小孩”的内在关系模式就会投射到外面,形成我们与他人和这个世界的互动关系和模式……”听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道德经》的伟大和卓越!
“ 我是一切的根源”。我们的根源就是“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关系的不和谐,要么边界不清,相互纠缠,要么边界僵硬,彼此防御,是我们的内在小孩还没有长大,有太多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有太多的情绪被压抑被堵塞。怎样才能让“内在小孩”重新成长呢?认识儿童,和儿童一起重新成长是最重要的一个法门。儿童是生命的源头,是“我”的源头。两个成年人之间往往会相互伤害、指责、矛盾、痛苦、索取。但孩子是天使,内心充满了爱和阳光。他的心是敞开的,没有任何防御,他的爱是无条件的,成人在孩子面前是安全的,因此也最容易觉察到自己,把自己的内在打开,这个时候孩子的光会照到你,内在小孩便可以重新成长一次……”
听到这里,我惭愧、自责。身为老师、家长的我们到底明白孩子是你生命中最最重要的一束爱之光吗?你尊重孩子了吗?感恩孩子了吗?
无数打骂孩子、愤怒孩子、指责孩子的行为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天天上演,如何改变我们自己,这不正是今天的发现吗?也许,这正是新课程“生命之尊”的核心问题。
“生命本然的样子就是爱,就是光,每个生命都具足智慧。所以“生命至尊”的首要内涵和实现的首要路径应该是“儿童至尊”。”我完全赞同张院长深入浅出的诠释。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在片刻间幡然醒悟。掌声在寺河山蔚蓝的天空回荡。
第二个是“我至尊”。这些天我们一直在课程中体验我是谁?我如何在危难时刻抉择?我如何在应急事件中处理?我如何在亲情、爱情面前选择?我活着仅仅是为了我吗?除了内在父母、外在父母,还有他人。他人不是三个人,而是很多人。“三生万物”。沉思中我终于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和尊贵。当我们向内求时才能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看见自己。完整地看自己,就实现了自我成长和突破,完整就是“一”,有了完整的“一”,才会有和谐共生的“二”,有了和谐共生的“二”,才有“万物”的共生与和谐。我们就不会在懒惰中、痛苦中、呵斥中、抱怨中生活,才会做一个自信的、勇敢的、担当的自己,才会把满满的正能量传递给他人,才会有宽容的胸怀,才会发现世界很美丽,人人都美丽。
第三个是万物至尊,万物皆有生命,皆有灵性,包括天地人,人要保有对规律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未知的敬畏。张院长从佛教的角度结合自己和大师的对话、感悟,谈到“吃肉”就是间接地杀生。不吃是对自己时刻的提醒和觉察,不但对身体很好,更重要的是对一切生命敬畏和尊重。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每一次吃肉就会遭遇一场灾难。当然,敬畏生命,不是用食物衡量的,还得很多层面的东西需要挖掘、验证才真正实现生命至尊、之美!
“对不起 、请原谅、 谢谢你 、我爱你”,心潮再次澎湃。活着,一定要用最大的能量绽放最美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