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灵宝戏曲界”小生“——贺明礼
西华原是我心灵栖息处,常常在头昏脑涨、孤寂沉闷时在此调理、休整。
不经意间结识了不少有缘人。他们或文或武,或老或少,或男或女,或名流或小辈……
天生的娃娃脸,没有防线。友情总是这样随和地、自然地、幸福地走进心田。在我眼里,世间压根儿就没有坏人,只是少了沟通、理解。
爬上坡,一幅画面入帘:一位清瘦、大约60岁的老者正在唱戏。仔细一听是蒲剧。唱腔圆润,眼、手、一举一动如此传神!尽管未着戏装,但绝不乏大家风范。近观眉宇,英气灼灼,精神矍铄。此人非等闲之辈。爱好戏曲的我忍不住停下脚步和老者攀谈起来:
“大叔,今年有六十岁吗?”
“七十五岁了啊。”老者答道。
“啊,看不出来,这么年轻!”我惊呼。挺直的腰板、浓密的头发、含情的双眼,怎么看都不像七十多岁的老人。
“您是剧团的?”
“是啊。但是已经退了几十年了。早都不在剧团了。”
“那您认识名角李金霞吗?”
“当然认识,我们是老搭档。当年我唱小生,她唱小旦。”老人一边说一边给我讲起了那些年的故事。
健谈的大叔是一位讲故事高手。正直、热爱戏曲。她的老伴是戏曲世家的名流,用她的话是他的师傅。当年他14岁,她12岁。共同的志向让他们相互倾慕、喜结连理。他们生育了“五朵金华”,个个勤奋好学、事业有成。然而,老伴却在去年撒手人间,给他留下了永远的痛。大叔眼里噙着泪花,这一幕把我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份真挚的感情我能体会到。“老伴”、“老伴”,老了才最需要的伴侣,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份痛心和不舍怎能不寸断肝肠!大叔一个劲儿地重复着:“真是想不到,真是想不到……”
为打破伤悲的气氛,我提议大叔给我唱一段。
大叔揉揉眼睛,提提神唱了起来。这是一处《游龟山》选段。吐字清晰、情感充沛……
我使劲儿鼓掌,大叔终于笑了。
“大叔,您常去看戏吗?”
“去,但越看越看不下去。”
“为什么?”
“因为戏曲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其整体感觉的优劣以及台风的好坏,都是从脚下功夫体现出来的。因此台步训练是所有戏曲演员所有科目训练的基础。唱、念、做、打构成了戏曲表演的具体表现形式,高度的技巧性不仅是戏曲程式化特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戏曲演员塑造人物的必备手段和艺术素养。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一点没错。然而我们新一代的演员缺少了吃苦精神,演技还是达不到高标准啊。虽然我离开剧团几十年,但我天天坚持练功……我有一个化妆公司,有几十套戏装,专门供婚庆享用呢。我常在婚礼上唱呢……“大叔边说边给我唱了起来。台词很顺口,听得我抿嘴想笑。
令我最吃惊的是大叔还会写诗、写剧本。只听大叔道:蚊子小姐真风流,偏偏爱上我老头。贴在耳边嗡嗡嗡,趁我睡觉咬一口(大致这样吧)。哗啦啦,哗啦啦,几分钟倒出一串串,这打油诗蛮有趣味,惹得我和爱人眼睛都笑出了泪。
与爱文字的人在一起是不怕浪费时间的。我们谈了一个小时还是不想走开。直到有人打电话才想起了今天还有重要工作在等着。
临了,大叔问起我的名字。我告诉他:我叫李金霞。
他惊了。”真是有缘啊!“
“大叔,我虽然做不了您的搭档,但您可以做我的老师。教我唱几句,我也不白做名角李金霞啊!”
大叔满口应允:”好,你来这里,我教你。记住我的电话。“大叔拿出手机说出了他的电话号码。
我郑重地保存下来。
能否跟着大叔学戏,这只是一个向往。打动我内心的却是大叔这种钟爱戏曲、热爱文字的精神。
我相信这种精神将会支撑大叔快乐、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