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绿色作文”,坚信“阅读是根”
纵观十年的作文、阅读教学,既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意的苦涩。无论出于何因,一颗勇敢挑战的心始终蓬勃、坚守。外出讲座、义务送教、参观学习、拜读名家、与童共舞、抒写心境、描画生活……似乎是一台机器人,不知疲倦地奔跑着、成长着。把自己的理念、声音、文字、体悟传出去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这辈子就这样守护、守望。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我常常和老师、孩子交流、探讨的十六个字。
于是,我们的课堂有了品质、有了绿色、有了思考、有了新意。
“积累是作文的根,离开了积累,作文之树定会营养不良”。常用这句话告知孩子积累的重要性。怎样落实、把好积累这一关做了不少尝试。比如每次上课听记5个成语、并用一个或者两个说一句话、一段话;或把不相干的几个词语编成一段条理清楚的话;一首儿歌、儿童诗会读、会诵、会赏、会背、会仿。口语训练每次一个话题,切记漫无目的。如“我的烦恼”让孩子真切地说出自己的烦恼,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孩子解除烦恼。即完成了说话训练,又达到了分析、论证的目的。
“荡阅读之舟,涤写作之愁”是我们作业本封面上我提炼的一句话。然而阅读教学如何搞我们做了几年的尝试,终于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和方案。虽我没有专门上阅读课,但从家长、孩子的口碑得知孩子们还是蛮喜欢阅读课的。《精美散文》几十万字的著作,孩子们认真品赏,及时写出感悟、体验。曾有一次我代了一节高年级阅读课,我采取读、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教学环节,但孩子们却说月亮妈妈,您那套方法陈旧了,太阳爸爸是这样做的……我很欣慰老师的善思、创新。这一套方法和全国真语文总顾问吴桐桢的教学方法吻合。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阅读教学已走在前列。
抓好细节描写是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每次上课抓一个“物”(景物、状物等)、一件事、一个场景等让孩子进行片段训练。要明确地告诉孩子怎样描写。比如“一块橡皮”可以从长相、功能、对话等不同的“点“展开。尤其要关注语感比较缓慢的孩子,要一句一句训练,句无错才能写好段和篇。
把握好点评这个环节。除了面批面改外,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自我修改的方法。孩子们经过一年训练后已经掌握方法,不用督促、自我完成。
训练孩子想象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管齐下的手段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是我们育贤文学社培养、培训的终极目的。
( 2015、6、4日清晨)
生动的室外观察课
家长的理念
孩子们朗诵
孩子、家长共读书(电视台报道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