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日记(十一)新年,画上了分号
风尘仆仆从乡下那还没住够的小院出发了。新年的余味渐渐淡开……
一路愁思:婆婆不慎摔了一跤还躺在床上,女儿从未照顾过人会不会手忙脚乱?这个年表面风平浪静,其实累得够呛。连续几日从未休闲一刻,甚至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待客、做饭、伺候婆婆、看望长辈。有时累得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父母准备了美餐,可缺时间吃。妈妈心疼地打来电话:“孩子,妈知道你是个孝顺孩子。最辛苦最劳累。好好伺候婆婆,她老了需要人照顾,虽然你们家兄弟姐妹多,但你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尽孝,不要怕吃亏。累了就歇会儿,不要再早早写文章了,写文章不顶饭吃……”感谢妈妈,总是开导我。每年正月初二从没有像别的女儿那样回娘家,而是在家待客。老婆婆年纪大,我早成了一家主妇。
孩子们都听话。大女儿承担了照顾奶奶的责任,原本的聚会、游览都取消了。我告诉孩子:今天的奶奶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人都会老的,现在能早早尝试与老人相处、更多地了解老人,将来才能更加孝顺、温和。
刚走女儿就来电话,奶奶想吃石子馍。接住电话我很欣慰,祖孙沟通就是好,老人给媳妇说话难张口。
小宝昨天晚上已经坐上了从上海至三门峡南站的高铁,估计今天回到家。电话说实在想吃烩菜、玉米糁子。这点要求做妈的一定能让宝儿满意。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还得操心事业、工作。这样样都要做好,怎能不精疲力尽!幸亏脚手勤快,心理素质好。
在任何时候没有埋怨、沮丧。发挥正能量,抵触负面影响。晚上躺在床上尽管很累,但打开手机用手指书写心灵日记、看微信、微博。给自己一条规定:有意义、有趣味的东西可录入日记,有价值的文字珍藏、转载、咀嚼。学习一刻也没有放松。每天凌晨依旧四点起床,好习惯的确让人受益!
这些日子,疏淡了友情,沉浸在亲情中。
过完初一盼十五。还记得老婆婆说十五进城看社火,看来这个希望化为泡影了。
决定上完课后回乡下,陪老人过个团圆、祥和的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