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何随超:甘愿播撒绿色

作者:僧世波 来源:灵宝市川口乡横渠村 点击:1592

——记灵宝市邮政局川口邮政所投递员何随超

 为了圆儿时的一个梦,为了一身向往已久的“邮政绿”,他甘愿放弃货车司机收入颇丰的工资待遇,不顾亲人和朋友的反对,毅然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绿色使者”队伍中去。三年来,他用自己的平凡与真诚,谱写了一曲无悔的青春之歌。

 他就是灵宝市邮政局川口乡邮政所一线投递员何随超。

 2011年10月,时年35岁的货车司机何随超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有幸成为了灵宝市邮政局川口邮政所的一名乡村投递员。因为他热爱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因此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从小事做起,心系客户,情撒绿色,用汗水和辛劳架起了一座邮政人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党报党刊是党和政府宣传阵地的喉舌,是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及科学致富新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何随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每天早上总是早早来到所里,及时分拣报刊,做到心中有数。几年来,为负责川口乡直机关各部门、乡一中、乡中心校以及方圆九个村的邮政投递业务,准确无误,没有发生一起错、漏、投诉等现象,其功绩受到客户们的一致好评。

 对工作认真负责,视客户们如亲人,是何随超同志一贯的工作作风。在平凡而枯燥的投递业务中,他和许多与邮政业务有联系的乡亲们结下了深情厚谊。有时,他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自掏腰包倒贴了不少资金,横渠村村民何增福,是方圆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户,为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致富信息,他每年都要定阅《河南科技报》。去年,因一时手头紧,差点错过了征订时间,何随超得知后,及时垫交了全年的征订费。象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他为各征订户总计垫资达1300余元,至今还有近700元未还。当有人说他傻时,他总是乐呵呵地说:“都是乡里乡亲的,做这点事,我愿意!”

 2014年年末的一天下午,天寒地冻,雪花飞扬。一封来自上海的加急挂号信需要送达到函谷关镇梁村(根据邮政业务路线划分,函谷关镇梁村归川口邮政所管辖。),因信件到达所里较晚,临近傍晚,有的同志劝他到明天再送,但何随超却满脸严肃的说:“你知道别人心里有多急?何况是挂号信!”等他从梁村回到所里时,全身冻得瑟瑟发抖,口中说不出一句话,再回到家后,已是万家灯火了。还有一次,他的儿子连续感冒发烧,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把儿子顺路捎到离单位很近的川口乡卫生院看病输液,数天来,都是护士刚扎上针,他便悄然离去,投入到繁忙的投递工作中去了。

 每年春节的前夕,是何随超最忙碌的几天,他除了正常的投递工作,还义务承担起为乡亲们换新钱的职责。为了每年浓浓的喜庆年味,他总是用自己的钱提前换成面额为十元、二十元、五十元三种人民币的票面做好准备,三年来,他已共计为人民群众义务换新钱近十万元。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经常随身挎着一个小皮包,里面的小本子上记录着为乡亲们顺便办理的小事情,当然也是义务的,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邮政所的“活雷锋”。

 自邮政系统转型以来,为拓宽业务,分担其他部门的工作量,何随超自告奋勇,积极开展其他业务的联系,他利用自己在一线的人脉关系,经常和乡亲们置腹谈心,从而为邮政事业做出了骄人的佳绩:仅去年以来,已联系分销化肥50余吨;揽储130余万元,其中为揽储一私营老板的43万元存款,他和邮政所宋漂红所长,三番五次上门,苦口婆心的做工作,就达十余次,终于用真诚打动了储户。由于川口乡没有邮政储蓄网点,定期存款要到市里去办理,他就经常对思想有顾虑的乡亲们说:“只要你一个电话,剩下的事由我做,来回的车费也由我负责。”为此,他专门自己买了辆面包车,为乡亲们办理储蓄业务义务服务。正如川口邮政所宋漂红所长对其评价:“工作比谁都干得多,工资比谁都领得少!至今还是个临时工!”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人可以代表一个行业的形象。何随超,为了这份沉甸甸的绿色责任,他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快乐的奉献着自己钟爱的事业,他像一只矫健的鸿雁翱翔在灞底河东岸,用真诚实意送去了邮政人的深情,传递着人间的温暖······

       指导老师:党锁军、宋漂红 

更新:2015-02-19 03:31:5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