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文友杜恩泽老兄
泪,溢满腮边。
杜兄,难忘每次踏进作协的门槛,您总是热情笑迎,倒茶递水。无为官之势,唯兄长之道。第一首诗作在您的呵护下见众了。除了感动更是感激,感谢您在文学路上的提携、引领。
难忘20007年10月21日那天,“灵宝市作协、育贤文学社采风诗会”相约铸鼎原。这是灵宝文坛首次举办的作家与小学生共创文学佳作的盛会。回想起我们的准备工作,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您语重心长地说:“金霞啊,我佩服你的勇气。可做文学社工作不是简单的事儿。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影评样样得懂……不仅会给孩子讲课,还要会给成人讲课。别嫌哥讲话直率,好好学习才有可能把文学社越办越好。有机会带你出去历练历练。”您的话句句真切,成了我努力学习的动力。不管什么文体我都勇于尝试。每天笔耕不辍,不为发表,只为提升。尽管水平不及众多文友,但我绝不放弃。因为您让我懂得了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您从不说假话。那年真带着我下阳平、豫灵、程村、五亩等地给通讯员做文学培训。我有些胆怯,您却鼓励我:“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怕啥呢。”每次讲完课您都会笑眯眯地夸赞几句,然后风趣地说:“唉,后悔,这辈子不会说普通话。听你用普通话讲课让人羡慕啊。”虽是一句慨叹,但我却看到了您孜孜向上的精神。学习,是您永远的品质!
您的《虢州杂记》出版了。您亲自到文学社送来两本,并说一本是我的,一本是老公的,还给上面工整地写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一天,我们在文学社畅谈很久。您谈了这一生的坎坷、不易;行走在文学道上的快乐、努力。在我那小小的屋里共进午餐。我羞涩囊中困窘,您却朗声笑曰:“家常饭最好吃,我也是农民,不要自责,将来会有好日子的。”
事务越来越繁。交往、欢聚愈少。作家相会也总逢周末,失去了和诸多文友交流的机会。总是梦想等我发达了,把这些文朋墨友请到文学社吟诗作画、喝茶品茗。享受文人之雅致,墨客之仙风。可总是事与愿违,遗憾种种。
前些日子在文友孩子婚宴上相见,您说:“金霞,看到你送给王宜振老师的书了,就5本呢,啥时候庆贺一下。”
杜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