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叹,我的宝贝儿——陈一豪
凌晨三点打开电脑,有小作家班陈一豪的离线文件。这孩子时不时会给我发些文字,要么是古体诗,要么是自己的作文。今天会是什么呢?怀着喜悦接收后快速阅览,惊叹不已!这段文字竟然是孩子阅读的一些体会,一个六年级孩子,竟然对书、对阅读有如此独特的见解,不能不让我叹服。看后一字未改,供大家欣赏。
阅亦有道 陈一豪 阅读,是我闲暇时一大乐趣。“阅亦有道”,我是承认这一点的。
现在的书籍 阅读,是一件大大的美事。可是,看看现在市面上的书,什么“四大名著青少版”“古文观止无障碍本”,让人眼花缭乱。 ——此为作者原意乎?否。这只是编辑们渔利的手段罢了。 如果书是用来渔利的,还要它做什么!故我们要摆脱读图时代的困扰,回到黑白的世界中,回到这个曾给我们以知识、给我们思索、给我们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文字世界中! 另,还有一大问题:读什么书。现在,市面、网络上的书不仅是版本纷繁,连著述也杂乱。什么言情、漫客、斗罗、……总之,啥都有。然,凡书皆有益欤?否。 可见,挑书很重要。 所谓的方法 前天,我买书时,偶然见一种阅读方法,名曰“线形阅读”: 由逐字逐词读,改为逐句逐行读,让自己的大脑焦点扩大,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然,余以为不可取。这明显是只关注效率,不看重质量,是狗熊掰玉米——效果不知道! 古人的态度 李毓秀支持“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颜之推云:“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静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司马光曾戒子惜书;更多儒者认为,“反复咀嚼,涵咏品味”那些儒家经典是正道。 请你看看,那些卿大夫及后来的文人墨客,是不是写书信或谈话时风流儒雅,经常“《诗》云”“《书》曰”“子曰”? 由此看来,我们的先人是赞成尊书、惜书、多读、反复记的。 抄书必要性 有人认为,现在的书很便宜,完全可以花钱买,没必要费时费力地抄书。 ——这话未免有些太绝对了吧!是可以花钱买,然止是看看而已。哪如抄,抄下来,即使不看,也有个大概印象。 ——东坡抄过书,鲁迅抄过书,毛主席也抄过书…… 优秀作家孙犁曾说:“读书读到自己特别喜爱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 查阅的习惯 在读书时,常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偏僻字词、不知道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去查阅。 查阅,不仅要查,还要记。 更重要的,要摒除寒号虫的思想——得过且过。试想,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冠军陈柯宇,如果在平时读书时“得过且过”,怎能拿到冠军的奖杯? 所以,我们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书写与阅读 或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当代实用写作学》五章七节中说:“然而书读多了,时间一久,印象就淡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去读无穷的书籍而不忘记,最好的办法就是记读书笔记。” 《弟子规》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我们要及时把自己读书后的理解、见解记录、整理到一处,或为文,以见证自己的成长。而且,要把自己最漂亮的一手字写出来,让自己赏心悦目。 高级的阅读 怎样才算是高级的阅读呢? 首先,是自愿的。因为只有自愿,才会有最大的收益。 其次,是读自己的心。郦波教授曾说:“别人的书都是注解,自己的心才是原文。”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而是在强调:要重视自己的见解。的确,有谁不会有错误的地方呢! 读书,不在于自己读了多少,而在于自己收获了多少,更在于有没有读懂自己的心。
统而言之,阅亦有道。此道非线形阅读、伪阅读、浅阅读,而是“反复咀嚼,涵咏品味”、是原文阅读,是深度阅读! 请大家摈弃读的阴暗径,踏上阅的阳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