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惊叹,我的宝贝儿——陈一豪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育贤文学社 点击:1464

 

凌晨三点打开电脑,有小作家班陈一豪的离线文件。这孩子时不时会给我发些文字,要么是古体诗,要么是自己的作文。今天会是什么呢?怀着喜悦接收后快速阅览,惊叹不已!这段文字竟然是孩子阅读的一些体会,一个六年级孩子,竟然对书、对阅读有如此独特的见解,不能不让我叹服。看后一字未改,供大家欣赏。       

 

 

 

阅亦有道

                             陈一豪

    阅读,是我闲暇时一大乐趣。“阅亦有道”,我是承认这一点的。

 

                          现在的书籍

阅读,是一件大大的美事。可是,看看现在市面上的书,什么“四大名著青少版”“古文观止无障碍本”,让人眼花缭乱。

——此为作者原意乎?否。这只是编辑们渔利的手段罢了。

如果书是用来渔利的,还要它做什么!故我们要摆脱读图时代的困扰,回到黑白的世界中,回到这个曾给我们以知识、给我们思索、给我们民族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文字世界中!

另,还有一大问题:读什么书。现在,市面、网络上的书不仅是版本纷繁,连著述也杂乱。什么言情、漫客、斗罗、……总之,啥都有。然,凡书皆有益欤?否。

可见,挑书很重要。

                          所谓的方法

    前天,我买书时,偶然见一种阅读方法,名曰“线形阅读”:

由逐字逐词读,改为逐句逐行读,让自己的大脑焦点扩大,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然,余以为不可取。这明显是只关注效率,不看重质量,是狗熊掰玉米——效果不知道!

                      古人的态度

李毓秀支持“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颜之推云:“吾每读圣人之书,未尝不肃静对之,其故纸有五经词义,及贤达姓名,不敢秽用也。”司马光曾戒子惜书;更多儒者认为,“反复咀嚼,涵咏品味”那些儒家经典是正道。

请你看看,那些卿大夫及后来的文人墨客,是不是写书信或谈话时风流儒雅,经常“《诗》云”“《书》曰”“子曰”?

由此看来,我们的先人是赞成尊书、惜书、多读、反复记的。

                       抄书必要性

有人认为,现在的书很便宜,完全可以花钱买,没必要费时费力地抄书。

——这话未免有些太绝对了吧!是可以花钱买,然止是看看而已。哪如抄,抄下来,即使不看,也有个大概印象。

——东坡抄过书,鲁迅抄过书,毛主席也抄过书……

优秀作家孙犁曾说:“读书读到自己特别喜爱的地方,就把它抄录下来。抄一次,比读十次都有效。

                      查阅的习惯

在读书时,常会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偏僻字词、不知道的典故,这就需要我们去查阅。

查阅,不仅要查,还要记。

更重要的,要摒除寒号虫的思想——得过且过。试想,2014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年度总冠军陈柯宇,如果在平时读书时“得过且过”,怎能拿到冠军的奖杯?

所以,我们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书写与阅读

或曰:“不动笔墨不读书。”《当代实用写作学》五章七节中说:“然而书读多了,时间一久,印象就淡了、模糊了,甚至遗忘了。……要想以有限的记忆力去读无穷的书籍而不忘记,最好的办法就是记读书笔记。

《弟子规》云:“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我们要及时把自己读书后的理解、见解记录、整理到一处,或为文,以见证自己的成长。而且,要把自己最漂亮的一手字写出来,让自己赏心悦目。

                 高级的阅读

怎样才算是高级的阅读呢?

首先,是自愿的。因为只有自愿,才会有最大的收益。

其次,是读自己的心。郦波教授曾说:“别人的书都是注解,自己的心才是原文。”这并不是说读书不重要,而是在强调:要重视自己的见解。的确,有谁不会有错误的地方呢!

读书,不在于自己读了多少,而在于自己收获了多少,更在于有没有读懂自己的心。

 

统而言之,阅亦有道。此道非线形阅读、伪阅读、浅阅读,而是“反复咀嚼,涵咏品味”、是原文阅读,是深度阅读!

请大家摈弃读的阴暗径,踏上阅的阳光道!

 

 


更新:2015-02-09 06:43:15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