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
怀旧,如一枚百合,似一道彩虹,总在心灵柔软处姹紫嫣红。喜欢在午后,暖暖的阳光,甜甜的歌声,半眯着眼睛,悠闲地梦回二十年前,尽管有些镜头已模糊,但那些个日子却常常让嘴角溢满蜜意。
校园的钟声,悠远、绵长,把整个村庄都唤醒了。牵着一双女儿急匆匆奔学校。签到、做操、早读,井然有序。放学了,沿着村子那条土路又慌慌张张赶回家。做饭、打扫院子、洗洗涮涮……月挂树梢还未钻被窝。缝缝补补。安静、恬淡。
双休日,老公带着一家四口去果园。锄地、打药、套袋、施肥、浇水,样样农活都不怕。汗水湿透了衣衫,双脚灌满了泥土,可脸上却满是笑颜。庄稼地、果园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还记得邻居果园的老兄老嫂子,总因鸡毛蒜皮的事吵个不休。嫂子时而嚎啕大哭,时而哼唱几句,以为她精神不正常,老公说她就是那性情。老兄时而扯开嗓门吆喝,时而出个洋相。最搞笑的是老嫂子从架子车上耙粪竟然把老兄的屁股耙开了花,还住进医院。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的笑谈。我不善张扬、乖巧拘谨在村里出了名,被评为“五好媳妇”。还在乡政府舞台上披红戴花。 也许这就是村子里最光荣的事吧。
家里、学校、地里,三点一线。节奏虽然紧张,但却无所欲望。抽空去娘家看望爸妈。日子倒也悠闲。
朋友也不少。有做生意的、有开书店的、有当老板的、有开矿的,有空大家一起聚聚。家长里短,谈笑风生。
记得那次和老公闹矛盾,半夜走出村口不知去何处。夜,静得可怕,跟着月亮含着泪悄悄地想回娘家。可又怕此时惊扰父母,让他们担虑。只好悄悄地走到老朋友的家。
两口子打开门,似乎有了依靠,眼泪禁不住簌簌落下。她老公说,别怕,我这就拿着斧头替你报仇去。一句话说得我“噗嗤”一声笑了。想想自己的任性、较真,天一亮自个回家了。老公抱着孩子见我回来了,那笑容能把冰团融化。
做了两个孩子的妈,却没有放下对“美”的渴望、爱恋。
那年,托做生意的朋友从上海捎回一件裙式风衣。那样式至今还刻在脑海。抖上它,甭提有多潇洒、神气。飘逸的长发扎成一根乌黑的辫子随着节奏跟着屁股甩来甩去,谁见了都会说这姑娘真有气质。不料竟招来了“横祸”——一年轻民警误以为我没有对象,写情书给我。读着他干巴巴却又很真诚的文字我笑得前俯后仰。告诉他自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他睁大眼睛说什么都不相信。这麻烦最终还是让他人解除了。
那年月的工资低得吓人。怀揣着二百多块钱到县城置办年货。要知道这可是三个月的工资啊!童装店的衣服真漂亮,一问价格一套80元。我那一双女儿,总想把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可这钱若给孩子买了衣服就啥也买不成了。思索良久,狠狠心把最好看的衣服买下了。过年穿出去,就是与众不同。婆婆背地里说我,嫌我不会过日子。可我也在心里盘算,不管怎样,那是我自己挣得钱,我花给孩子是没有错误的。
穿衣吃饭舍得,教育孩子倾家荡产更值得。
乡下人进城上学借读费就得好几千,高中上万屡见不鲜。一路走来,没有不花钱就能进好学校的。
住在租来的一间小屋,女儿上学,我打拼事业。每每望着远去的女儿,总是泪流成河。未来怎样?我不敢想,只有埋头苦干。凌晨三点起床写作,晚上批改作文陪女儿写作业。尽管生活艰苦,但我和女儿依旧阳光。我告诉女儿:困难只是暂时的,只要努力奋斗,梦想都会实现。
那年小女高中报名,怀揣着七千多元去学校报到。孩子看我拿着一沓钱交给了学校,眼泪夺眶而出。回家路上,孩子哽咽着说:“妈,我看到您为了我上学交那么多钱,我突然萌生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我想打工去。可我有明白如果不上学您会伤心的。您舍不得花一分钱,咱家的钱全供我和姐姐上学了……”
“宝儿,供你们上学是爸妈的责任。你们不好好学习是你们的责任。记住:人要想出人头地必须有文化、有才能。更何况咱是农村人,付出的要更多……”
十年,十年,日子一晃就没了。对镜,白发无数,雀斑满脸。静思,感慨万千,怀念无限。
怀旧,成了我闲暇的美餐。每尝一次,都会给我温暖、激励、乃至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