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的“腊八粥”
“早腊八,好庄稼”。奶奶说,妈妈说,我也跟着说。
如今,住在城里,虽不种庄稼,但这句话还是念念不忘。
想起了
习惯总是难以忘怀。尽管奶奶去世快三十年,可奶奶的传统、家训永远铭记在心。
昨晚和女儿快乐地包着饺子。一边包一边给她讲述我们农村过节的各种风俗。女儿笑着说:“妈妈,长这么大您总是忙,很少有机会给我们讲农村的故事。以至于我们回到家里不懂规矩,不解风情。我们的同事知道的俗事可多啦,可我啥也不知道。这便是缺失的童年啊!”女儿这番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追忆。嫁到婆家,只有婆婆和丈夫,公公在丈夫8岁时就与世长辞。婆婆常年在外做生意,与孩子沟通甚少。孩子是我一手带大,少了爷爷奶奶的影响。所以俗语、俗事一片空白。
给孩子一边补童年,一边包饺子。孩子乐呵呵地说:“妈妈,明天早上要吃腊八粥了,我吃完再去上班。”
“妈妈六点半准时给你做好,不耽误时间。”
家里有土暖,好大的炭火。我差丈夫在锅里搭上“五豆”放在火炉上。早上起来肯定是红红的、面面的豆子,再下上饺子,那浓浓的腊八粥味儿……越想越美。
一觉醒来,凌晨5点。写点东西后才提醒丈夫看看豆子煮好没有。
坐在电脑前的我继续工作。
他端着锅踢踏踢踏地走来了,站在我旁边小声说:老婆大人,您看这锅里的豆子……
我头一转,眼前的一幕让我哭笑不得:这哪里是我想象的“五豆”啊!那么金贵的豆子全粘在锅底,一股烧焦的味儿直钻鼻孔。我想发怒,直勾勾盯着他,他满脸都是可怜样儿,像个小太监似的点头哈腰:“对不起,我倒水少了,要不咱重新煮吧。”
噗嗤,我笑了。多大点事儿,大不了不要五豆了。
仔细看看锅,兴许还能铲一点儿凑合吃。
起身去厨房,拿铲子在上边铲了一丁点儿,然后倒在水里烧开准备下饺子。
饺子在水里翻滚着,却没有深红深红的样子。想起妈妈做的腊八粥,再看看今天我做的腊八粥,心里着实惭愧。
“去,叫女儿吃腊八粥。”
女儿哼着小调走到餐厅,我默默无语。因女儿平时不在家吃早餐,今天特殊节日提起预约,我却做了这样的一锅粥。
女儿坐下后大吃一惊:“妈妈,怎么回事?没有红红的饺子啊,还有一股焦味儿。”一边说一边似乎不想吃了。
我生动地讲述了“五豆”失败的故事。
女儿听得捧腹大笑,一旁的丈夫差点儿没被噎死。
唉!就让这顿搞笑的腊八粥留在岁末的印痕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