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训小记(四)
不喜欢高谈阔论,只喜欢实战。这是我讲座的特点,也正是这些学员们渴求之事。我们拉开了整整一天的紧张作战。
学员们分了三个组。分别是:牛角号组、小草组、大象组。各组有呼号、由组长、成员组成。
方案一:同课异构
同一个话题,不同的老师执教。最后集体智慧合并最佳教学思路。
方案二:一人一话题,彰显个性,讲出风格。
备课这个环节,学员们可以讨论、交流,随时提出问题。我来回巡视指导。
教室里的氛围异常激烈,大家各抒己见。遇到似是而非的事查证、探讨。寻求正确答案。
一群没有上过作
没想到一张白纸成了“牛角号”组的课题。这个题目很有挑战性。一般老师是不会上这样的作文课的。但他们却别出心裁地设计课堂,我由衷敬佩。到底是否成功,只有拭目以待。
开坛讲课。各位选手胸有成竹,没有排列先后,只有积极要求。
我也坐在人群中充当起了学生。大家聚精会神地观看每一位“演员”的精彩演出。
机智、聪颖、学识渊博的大学生就是与众不同。虽然没有讲过课,但落落大方的教态、清晰标准的普通话、加上精致独特的板书让我对这些初生牛犊刮目相看。
每节课大家都会送上真诚的建议,我会做最后的点评。
一个个过关,一个个验收。大家完全沉浸在课堂的幸福之中,以至于外面亮起了灯火才知道天色已晚。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一节优质课不是一次演练就能打造出来的。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引经据典、一个板书、一个问题……这些环环相扣的小节是需要一点点打磨、训练的。
在鼓励学员的同时,不足之处我明确指正。
虽然很费时伤力,但这样训练后,老师们感觉很实用。
晚上躺在床上,只觉浑身疼痛,难以入眠。闭上眼是学员们认真学习的镜头,内心着实得以慰藉。
临别,大家依依不舍。想起了《最后一节课》,可我不是那个主角。如果我的学员去写个标题,一定会写得特生动。
这,便是一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