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普通高中如何多样化发展

作者:常宝宁 来源:西南大学 点击:1989

       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来看,各地的探索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体制机制仍然是影响我国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从管理体制上来看,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的管理仍然延续着计划经济体制的模式,在办学体制、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主导权。这不仅没有为学校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空间,而且限制了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影响了普通高中探索多元发展的可能,制约了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具体到学校而言,学校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高度雷同,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校本选修课程、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形同虚设,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分管理制度旁落,没有为每一位学生构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课程体系,这就造成了“学校无特色、教学无特点、学生无特长”的“三无教育”比比皆是。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关键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不利于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制度安排,激发基层学校的办学活力;努力适应学生个性差异和选择需要,构建适合学生自身发展的教育体系。


建立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体制。可以考虑建立“以省统筹,以市为主”的高中教育管理新体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省域内学校规模、结构、布局的科学规划,为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创造条件;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分类指导、分类发展的普通高中管理体制,优化普通高中的资源配置,探索建立“学费+生均教育经费+特色项目+绩效发展”相结合的资源配置模式,引导学校“错位竞争,共同发展”。并在坚持以国家办学为主的前提下,扶持办好一批高水平的民办普通高中。


赋权增能,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通过权力下放,赋予学校更大地办学自主权,尤其是要减少在学校办学目标、课程设置、人事管理、资源配置、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行政干预。学校要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一方面以国家课程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发展情况,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各类测试,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以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志趣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挖掘自身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一批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


全面落实选修制度,实施学分管理,建立弹性学制。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要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减少国家课程的容量、降低课程难度、调整课程结构,在取消文理分科的基础上,建立以专业导向为主的学科群,满足不同性向、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学习需要,保障学生多方面的兴趣。


在全面落实选修制的基础上,建立走班制、导师制和学分互认制度,实施学分管理,允许部分有潜能的学生免修或提前选修某些课程,并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的课程等方面给予积极指导,打破普职分离的壁垒,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横向衔接。


通过考试制度改革,为学生的出路选择提供多种可能。考试制度是影响我国普通高中发展的最直接、最根本性因素。基于终身教育的基本理念,实现义务教育、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纵向衔接,并服务于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真正体现高中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立交桥”作用,为学生的出路选择提供多种可能,从而科学引导学生合理分流,实现自主发展、多元发展。




更新:2014-12-19 06:55:1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