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有趣的摘苹果
晧语是个很踏实的女孩子,语言文字功底不错。很喜欢她的创新和内秀。
批改其文,总让我眉目含笑。可上次作文却发现 “摘苹果”没有凸显细节。再看看其他孩子的文章,这种现象甚多。于是,就现场演了一剧“摘苹果”。
孩子文章讲到的是和妈妈摘苹果。于是我扮演妈妈,她依然当孩子。
教室放着一架梯子,正好充当我们摘苹果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踩上梯子,身体一晃一晃的。
“孩子们,妈妈是怎样搬梯子的?踩上去后身体怎样?”孩子描写用上了“小心翼翼”、“差点都要摔倒了”、“很惊险”等词句。
“站稳后开始做什么呢?”
“摘苹果。”
“怎样摘?”
这个环节非常重要,一定要凸显妈妈“摘”的神态、动作等。孩子往往在这里一笔代过。皓语写到:妈妈摘了一个大的,放到我的篮子里。不一会儿,一棵树的苹果就摘完了。”这是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引领。于是,我站在梯子上表演了“摘苹果”的全过程。
一边摘,一边演说。皓语站在苹果树下一会儿踮着脚尖接苹果,一会儿怕我栽倒来扶梯子。孩子们则仔细观察,快乐愉悦。
表演完毕,大家各自述说“摘苹果”。此时,情绪高昂,言语纷纷。
我还让皓语发表演说。她站起来滔滔不绝:“妈妈站稳后左手轻轻地扶着树枝,右手去摘苹果。她满脸笑容,好像这苹果就是她的一群娃娃。谁知苹果太胖了,妈妈一只手够不着,左手松了树枝捏住苹果的屁股,右手使劲一拽,苹果娃娃才到她手中。
“这次说的和上次写得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即可明白了原来要这样写啊。
“那晧语又是怎样接苹果的呢?谁来当皓语?”
一个男孩子抢着说:“我把篮子递到妈妈跟前,谁知妈妈却说‘宝贝儿,篮子太低了,苹果会摔伤的,再高一点儿。我使劲举起双手,踮起脚尖,总算把篮子放到离妈妈手边近了。不知道放了几个我却累得提不动了。妈妈笑着说,宝贝儿,你不用费劲儿了,去,把那个袋子给妈妈拿来就行。我想帮忙却帮不上,只好看着妈妈摘了。”
小孩子能养成这样写的习惯,作文自然就有了内容。有了内容再斟酌遣词造句,才会更加生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