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班”孩子作品赏析后的思考
今日批改提高班孩子文章,甚是欣喜。
原因一:
这堂“文字游戏”课并非我上,而是程程老师自编自演。从孩子们的文字中我看到了他们很喜欢这位年轻老师。而且她的课堂很有创举,这是我未料到的。我们常说“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我很欣慰我们文学社的老师能在课堂中不断创新,其实这正是“用花的课堂写叶的作文”的真实再现。也是我们培养老师钻研作文教学的缩影。
原因二:
孩子们的作品能做到百花齐放。虽说是一个主题,但不同的写法令我耳目一新。
比如:张皓语的文章虽然短小,但句句都是精典。这孩子的语言功夫实乃敬佩。从二年级起到四年级,整整两年半的历练让孩子不仅热爱作文,而且越写越好。据说在学校同年级几百人的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仔细分析皓语的成长过程,我认为与这几点息息相关:
1、家长重视口才、阅读、写作。浩语家经济并不富有,但却有一位注重教育的妈妈。时常看到皓语妈忙碌的身影。她总是说,我没有多少文化,但我知道写作和口才的重要性。当我们暑假办了口才班,她妈妈第一个给孩子报名参加训练。孩子的胆量和口才相当好。不管在什么场合都能把语言运用自如,这一点我们做老师的都很佩服。阅读班也坚持上了两年。作文班妈妈说一定要让孩子坚持上到初中毕业。因为她的哥哥当时在我们文学社学习,妈妈尝到了学好作文的甜头。
2、 孩子踏实勤奋。这个皓语从二年级起就开始在文学社学习。当时孩子什么都不会,但孩子很认真,虽然每次回家很晚,但不誊完作业绝不回家,即使家长在门外等着。阅读量比较宽泛。散文、诗歌、儿童文学手中不断。字迹工整漂亮。升级到提高班,有时候不用写草稿,要求作文一气呵成,她可以说不会错一个字,没有一处需要老师修改的地方。这不能不说孩子驾驭文字的能力之高。
3、有持之以恒的品质。大家都知道作文是孩子最头疼的事了。好多孩子学习一年后觉得我已经会写作文了,不必要学习了,家长也觉得孩子太累,考试不拉分就行,就这样放弃了。其实作文是一辈子相随的事儿,也是一辈子学不精的事儿。什么年龄段学习都不会多余。文学至高无上、永无止境。皓语她没有退缩,反而越来越喜欢。每次看到孩子自信的微笑,我浑身是劲儿。超阳光的女孩子!作文怎能写不好呢?
崔佳怡、黄姝蕾、孟胤吉的作品脱颖而出。少了原先的呆板、粗糙,而是活灵活现地做到了细节展示,读起来很舒服 。尤其孟胤吉的作品很有新意。无论从开头到结尾、还是高潮情节,都能做到恰如其分的处理。让人很难相信这是一四年级孩子的作品。
当然了,还有几个基础薄弱的孩子,刚来文学社不久,有的都五年级了比我们四年级的学生还差一截。不仅文字功夫差,书写本领更是不堪入目。常想:孩子上了这么多年学,为什么不少人把字写成这个样子?
虽然作文水平不能与书写相提并论,但考试时阅卷老师打分常常以字论分,字迹潦草的不是吃大亏了吗?因此,我建议家长、孩子都要重视书写功夫。
时时总结,常常反省,对老师、孩子、家长均是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