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作文看当下学校教育的问题
月质量抽测刚刚结束,我负责批整个年级的作文,之前也多次批改学生的作文,但往往为了赶进度之前几本作文还能认真地看,后来就只是看个开头结尾和书写随便就给个分数了(这也是平时语文教师批改作文常有的事,甚至中考和高考的作文阅卷也是如此),但这一次我对300多个学生的作文都比较认真地看了,为的是我要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这一批学生写作的真实情况。也多亏了这一次的认真批改,它给了我许多思考,也惊出我一身冷汗,这不能不让去思考当下我们初中语文教学和整个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语文教师价值引领的缺失。人们给教师冠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说班主任和人文学科的教师的,而在中学里大多数语文老师都是班主任,所以说这其实就是在说语文教师的作用的。然而遗憾的是这次的作文中很难觅到语文老师给学生产生的较大影响的踪迹,因为本次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写怎么变得“自信”起来的。相反倒是发现不少学生写的是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的,我不知语文老师看到这一情况之后,做何感想,反正我是觉得汗颜的。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我们的老师过于强调了知识的传授,把语文学科当成了数理化一样去操练。可大家都明白语文光靠记忆和多做题目是无多大用处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读书和写作,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语文是充满乐趣的,在语文课堂上是幸福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张扬个性、焕发生命活力的乐园,要让学生“心向往之”,就像《幼时记趣》中的沈复那样“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学习和阅读也能“常蹲其身”“昂首观之”而“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让自己做一个有魅力的人,用自己的好学感染学生,以自己的精言妙语吸引学生。只要强大自己才能影响别人,语文教师必须要热爱读书和写作,否则无法指导和引领学生;不能每天只捧着各类参考书和网上搜索一些莫名其妙的题目来难为学生。
问题之二:考试压力依然裹挟着学生。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写考试失利给自己带来的伤心和留下的心理阴影,一旦考试成绩不佳,哪怕是偶尔一次发挥失常,学生也都觉得“天塌下来了”,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父母,特别是读到他们写考糟了之后的那种失落、悲痛的心情的文字,作为读者的我也都深深地为他们难过;而写考好了之后的那种欣喜若狂的神态,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中举后的范进。唉,都什么年代了,莘莘学子还依然被沉重的学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摧残和裹挟!恰恰今天的《扬子晚报》上刊登了两位14岁女孩“失联”的消息,一个是因为放学回家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被父母责骂之后而离家出走的常州一学校的初二学生,一个是考前觉得压力大、跑出去伤心的无锡初三女孩。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人们常常会心痛,但也仅仅是心痛而已,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依然要求孩子及时完成作业,依然是“分数至上”,那些可怜的孩子们就这样一年又一年的在老师和家长的重重重压下过着他们的“生活”,也因了这许许多多的所谓的关心,一些孩子心理承受力在某一刻轰然决堤,走上了不归路,又给几个家庭带来了永远无法磨灭的痛啊!惨剧天天在上演,不幸每天都有发生,然而学生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未见改变多少。
问题之三:中学的校园生活单调呆板。不少学生写了参加某项活动的感受,而且写得都很细腻和真实,可这细腻真实的背后也恰恰反映出了一些问题。我发现学生写活动的大致三项,三项活动只有一项和课堂有关,而这一项和课堂教学有关的是发生在小学。写小学课堂的学生,把自己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没有任何的造作,这说明是真实发生的,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内心的,所以他(她)依然记得那么真切。第二项活动是和骑自行车有关,写小的时候,在父母或者其他亲人的帮助和鼓励下,学会了骑自行车,毫无疑问这一项也和中学无关。唯一是在中学发生的一项活动,想必大家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是运动会,是的,确实也只能是运动会。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中学里课堂上发生的大多是知识性传授的事件,不搞“花架子”,中学里的课堂是枯燥、无趣的,至少在学生眼里肯定不是那么快乐的,否则就会诉诸笔端了。这样一来,中学里写活动的,也就只能是一年一次的校运会了,饶是这样,能够亲自体验运动会的魅力并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毕竟是少数,恐怕只能是那些自己参与了某个项目的同学。多么残酷而又残忍的事实,一年、两年、三年的初中生活,留给学生影响深刻的活动竟然屈指可数,课堂上竟然没有发生令学生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不知道是学生的悲哀还是教师的悲哀。要谈对学生“产生一生的影响”,我不知从哪里能够做得到?
发自内心的希望,我们的同行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丰富自己的内涵,我们老师能够想学生所想、尽最大可能减轻他们的学业和心理压力,我们的初中学校在抓教学质量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校园生活、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