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端午,品粽子
细雨蒙蒙,我们和孩子们相约文学社,共度端午。
太阳爸爸是今天的主讲,首先带着孩子们谈关于端午的话题。从端午的传说到屈原,小作家班的孩子们谈的头头是道。关于各地不同的习俗,有些孩子是南方人,就给大家讲起了家乡的一些情况。有个孩子是湖北的,谈起家乡的粑粑,糍粑,米酒,还说了制作方法,那种细致的描述,令人惊叹。可见,他平时肯定很善于观察。这也是我们对孩子的一种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学会观察,用心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谈完了端午,自然就要品粽子了。说到这里,我想到一个词语“饥不可待”。很多孩子带了各种粽子,大的小的,单个的双胞胎的,江米的小米的,看着心里不觉痒痒的。有的人一边听课,一边偷偷剥粽子皮。等听说“开吃!”马上顾不得往日的“翩翩风度”,手捧着,嘴咬着,大快朵颐。一时间,手上粘粘的,脸上粘粘的,嘴更是一圈的米痕,整个是“糖人”了。李志轩速度最快,三下五除二,消灭光自己带来的粽子,又在教室转着,继续品尝别人的美味。我在教室转着拍照,等回来,却也硕果累累,粽子,杏子,香瓜的,抱了一堆。
和孩子们分享是快乐的事情。翟博欣满满舀了两勺糖,撒在粽子上,轻轻拍拍,让糖渗下去。拿起勺子,舀一下,啊,甜甜的!给附近的孩子们嘴里各塞了一口,他们笑着:“叶子姐姐,谢谢!”最后的糖汁全数给了张一帆,你看他的嘴呀,呵呵!一圈的印痕!
等吃不下了,打扫完“战场”,开始写美文。
我在教室巡视,题目千姿百态《“娇气”粽子》《粽子出逃记》《我吃饱了》《端午节里话端午》《奶奶的粽子》《共度“端午”》……光是这些题目,就令人充满期待,静等佳作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