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好学生”引发的思考

作者:河北苑捷 来源:xsk 点击:2566

浏览贴吧得知:前不久,某重点中学一个17岁的学生在晨跑中猝死。虽然类似新闻屡屡报道,这则消息却尤其让我关注。一则,事件发生在了年轻力壮的花季孩子身上;二则,这是个“颇为优秀”的好学生;三则,家长、教师悲痛欲绝,“损失了个好学生”;四则,学生群体反应冷淡,没有丝毫“为同龄人英年早逝而难过”的言语表情和行为,甚至出现了“我终于前进一名”的欢呼。说不清是心伤、是惊愕还是烦躁,很有些发泄一番的愿望。

1.教育走向了大众还是回到了“科举”?早逝的学生不仅在重点中学,而且在所谓的“励志班”。顾名思义,入驻的学生志向高远,承载着捍卫学校霸主地位(每年升入重点大学升学指标)开拓个人辉煌前途(升入重点找好工作)的双重使命。成绩再突出的,据说可以进入“精英班”,学校选派优秀教师、提供舒适环境、定期聘请全国知名教师传经送宝。这些学生简直可以称作“心肝、宝贝、重点保护对象”,学校推崇、教师厚爱,不仅如此,家长们更是欢天喜地,很以为自己的孩子被送进了“重点大学的保险箱”。可惜的是,能够进入“励志班”的学生凤毛麟角,能够进入“精英班”的学生则更加寥寥无几。绝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地走进了“普通班”,接触不到优质的师资,享受不到安逸的环境,领略不到残酷竞争的氛围,他们只会进入一般学府深造,因而,学校不会侧重,教师不会器重,家长没有面子,学生没有斗志。我回想到了“马太效应”,“凡有的,还要强加给他叫做多余,没有的,将他所有的还要夺过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也许被急切的心情被孩子的命运蒙蔽了眼睛,谙熟教育理论谈及素质教育口若悬河的教师为什么也是如此令人失望呢?被功利绑架了的教育,是艰难地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摸索,还是跌回了“科举式”的深渊呢?

2.好学生的标准应该定位在哪里?早逝的学生,据说事发的的早晨身体不爽,也曾向教师申请休息,只不过,教师“要他坚持”学生“乖乖服从”。本来,身体极度不适,学生请假教师批准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异常在“学生坚持教师驳回”。学生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会活蹦乱跳,也会无精打采,会健健康康,也会病病歪歪。对带病坚持工作的同事,我只是敬畏,不尊重也不会去效仿。工作是长期的,身体是本钱,丧失了本钱,工作不可能完成得有多出色,相反倒会给家庭给单位或给自己带来或大或小的影响。有次去听某个有个优秀课,洋洋洒洒旁征博引赞赏不断,我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不少学生的课桌里塞着瓶装或盒装的药或输液的瓶子,“身体不好的人心情状态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些孩子能够安安心心的学习吗?新课程提倡质疑精神,不唯书不唯上。温顺得如同绵羊就是好学生吗?倘若外界的命令、要求本身就是错误或是荒谬的呢,听话只能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岳飞是民族英雄不假,不问青红皂白“见12道金牌就连忙返回朝廷”、“酷刑相逼逆来顺受”的“没有独立思考精神、自我意识”的“愚蠢”只能令人哭笑不得。“学习好、听话”似得“好学生标准”是否应该调整为“身体好品德好有美感热爱学习” 呢?

3.教育中竞争的尺度该如何把握?杜郎口中学的学生可以描述为“笑逐颜开争先恐后你抢我夺”。第一句无可厚非,学生就应该有少年英姿勃发的样子。后两句就该琢磨一下了,一旦有了想法就抓住机会展露一下身手,不必顾忌反应有些迟钝的学生,不必顾虑自己的思考不全面,重要的捕捉机会,也不必互相谦让,竞争才会调动热情和力量。粗粗考虑,好像很有道理,倘若细细考虑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参与争抢的只会是反应迅速性格外向的孩子,智力平平性格内向的学生只会作为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久而久之,他们会成为“局外人”;大力竞争,将会把合作的因素排除在外,火药味将弥漫在教室里学生的心理,久而久之,学生不会成为“学习伙伴”而演变成“竞争对手”;强调竞争的结局只能是“优胜劣汰”,对于教学意味着“残酷的分化”,而教育的最大魅力在于普及。学生早逝,原本令人神伤黯然,却被畸形的认为“少了个对手”。畸形学生心理畸形学生关系是否该给在“独立、合作、竞争”中间飘忽不定的教育敲了警钟呢?

4.教育的本源在哪里?一旦按照人类的天性做事,过去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反之,违反教育规律、违背学生生长规律、背离自然界的法则,可能也能取得成绩,但只能是短效的,缺乏生命力,迟早会被唾弃。承担保证“人的健康成长使命”的教师,任重而恶道,首先要做的是,撇开外界形形色色的干扰,安安静静地坐下来,研究教育、研究儿童,以“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标准衡量自己说话做事的方向,唯有如此,教育才会有希望,学校才会有发展,学生才会收益。说到底,教育的本源是教师无私的爱和实实在在规律的有机的融合。忽左忽右、时冷时热的教育,谁敢肯定人们总是沿着本源的轨道呢?

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会在沉默中灭亡。学生英年早逝,无疑是件令人哀伤的事情。如果能够带给教育者一丝惊醒一些思考一些调整,坏事也能转变为好事。如果真能这样,我深信,九泉下的孩子也能得到慰藉了。

 

更新:2014-05-09 06:04:3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