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这个坑那个坑,都是火坑

作者:薛涌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1050

“开学第一天,交通早高峰提前半小时到来,交通压力明显上升,达到轻度拥堵程度。学校周边交通压力尤其突出。 ”这是最近一篇教育报道中的开篇文字,地点是北京。何以如此?报道举出一个例子:“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顾婷一家的境遇似乎能给出答案——早上六点钟起床,带着孩子毛毛穿越半个北京城去另外一个学区上学。”在北京,你不知道有多少毛毛这样的孩子。这意味着家长陪着孩子每天两三个小时耽误在被雾霾笼罩的路上。看看幼升小的状况:“有家长早就安排孩子上面试培训班,并准备了中英双语的自我介绍;有的家长记录下每个学校重视的特长,英语、体育、民乐……”

下一步竞争当然更为激烈,即小升初。为了达到目的,出现了“占坑班”、“共建生”、“推优”、“派位”等等名目。因为最后效果不同,“占坑班”又被家长们分成“金坑”、“银坑”、“土坑”、“粪坑”等等。为小升初而 “占坑”,日益引起媒体的注意。但《科场现形记》中北大2009级社会学系本科生刘雨甲同学《小升初的“占坑班”》的调查,大概是最早对这一病态择校战的社会学“深描”。为了保护被调查者的隐私,所涉及的学校、机构、学生、家长的名字都采取化名。但调查本身,则遵守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建立在大量访谈基础上,为我们勾勒出了相当复杂的教育体系。

调查所描写的小升初之战,围绕着A中学展开。要进这个学校,小学生们首先会进入一所叫“果实培训学校”的课外辅导班去 “占坑”。因为A中学每年提前从这所培训学校秘密录取许多学生。然而,这所“果实培训学校”也有入学考试,录取率仅40%左右,于是又催生了另一所培训学校 “紫优”。“紫优”所培训的内容,是应付A中学的入学考试,同时辅助那些“果实培训学校”的孩子在班上能够出人头地。也就是说,一个好中学,有个专门为之输送生源的“正室”,另外还有个“二奶”。当然,“正室”和“二奶”之间难以和谐,“正室”频频声称自己是唯一可向A中学推荐学生的机构,其他机构宣称的推荐都不属实。但是,这挡不住“二奶”、“小三”们的势头。大部分孩子,都会参加两个以上的课外培训班。

“正室”的课程,是一整个上午。“二奶”的课程,则是一周两次,每次三个小时。这样算来,一周大概就快十个小时了吧。不用说,还有孩子上第三个培训班,也有跟着家教上课的。当然,还要算上交通的时间。许多孩子,因为忙于在学校和各种培训班之间穿梭,连吃晚饭的时间都没有。结果如何?孩子过度培训,重复学习,有些上太多培训班的孩子,开始在正常的学校课堂上捣乱。“占坑班”中竞争激烈,同学关系紧张。中学的入学考试和小学教学脱节,靠小学的教学内容无法应付小升初的竞争,必须额外上培训班,义务教育名存实亡。

当然,最为糟糕的是,孩子们如此废寝忘食的努力,全为了考试,而且全为了A中学这一特定的入学考试。孩子们的成长,不是放眼不断在生活中展开的大世界,而是钻进越来越小的牢笼。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一生恐怕都会有心理障碍。比如,我指导过一个准备留学的学生,英语程度很好,人也勤奋好学,进步很大。但后来突然中断,称要准备雅思。可惜雅思又考得不理想,意气消沉,有些厌学。我和家长讲:以他的程度,在美国读个像样的大学没有问题。家长赶紧说“不可”,因为孩子准备的是雅思,去美国则要考托福、SAT。我大惑不解:不都是英语吗?怎么考雅思的就不能考托福?家长说,孩子早早都定向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学校”,乃至学生和家长按留学去向形成了所谓 “美国党”、“英国党”、“加拿大党”、“澳洲党”……你入了哪个“党”,就准备哪个“党”的考试。 “英国党”只熟悉雅思的题型,搞不明白托福是怎么回事。大家似乎已经在告诉我:学的是特定的英语考试,不是英语!

如此运转的考试机器,还能够应付真实的生活吗?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更新:2014-03-10 05:28: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