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百万重金为何买不来一个人才

作者:熊丙奇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1178

“贵州大学开出了每引进一个长江学者给予120万元年津贴、一个院士给予180万元的优厚条件,还提供科研平台和经费,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都没有一个人报名。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说,“西部对高端人才很饥渴! ”

表面上看,这种情况折射出西部高校发展的困境——难以吸引优秀人才,然而,更暴露出西部高校建设教师队伍、提高办学质量存在的急功近利问题,期望尽快用高薪吸引所谓“高端人才”。近年来,几乎所有高校都在想办法引进优秀人才,东部高校到海外揽人,中西部高校也提出以高薪筑巢引凤。有的高校确实挖来了一些有显赫头衔的学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院士,可是,学校的整体学术氛围、教学氛围却未见好转,反倒是本校教师对学校“重引进,轻培养”的人才战略怨声载道,而人才引进中的弄虚作假、“假引进”等问题,更败坏了学校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是没有什么捷径的,这需要学校内部建立平等、宽容、自由的教研环境。西部高校在政府支持下拿出近200万元的巨资引进一名院士,给人的感觉是高度重视人才,但其实是在破坏人才的平等竞争环境——为何院士能拿这么高的薪酬?普通青年教师的薪酬又是多少?由于有限的资金资源都给了一些有头衔地位的“高端人才”,青年教师普遍感到没有事业发展的空间,其中不少人便选择离开。与政府部门、学校高薪引才对应,中西部高校近年来人才流失十分严重,高端人才就是来了,在这种人心思走的环境中会有生长空间吗?这难道还不值得引起学校的反思吗?

平心而论,花巨资引进院士给学校能带来的好处,或许不是教科方面的。院士已经过了学术研究的黄金期,主要是能给学校带来师资方面的漂亮数据和学术人脉资源,这些恰恰是我国高等教育必须扭转的问题。

美国不少一流大学就办在小镇上,可照样吸引了人才,原因何在?就是采取了现代学校制度,实行学术自治、教授治校,有着良好的学术环境。由于重视教育质量、潜心学术研究,学校拓宽学校资金来源,就形成了办学的良性循环。我国中西部高校抱怨缺乏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其实最缺的还是办学制度优势。如果中西部高校能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追求办学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给每个教师自由的教学、学术空间,加上好山好水,要吸引优秀人才并不难。

我国所有高校,包括中西部高校在内,都有必要深刻反思“外来和尚好念经”的人才引进战略,切实推进校内现代治理结构建设,用良好的制度建设培养人、留住人,远比用重金挖人来装点门面更靠谱。

(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更新:2014-03-08 06:59:04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