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吃过烤蚯蚓,童年不遗憾

作者:薛涌 来源:新闻晨报 点击:2574

《科场现形记》读来最让人唏嘘之处,是中国的孩子还在懵懵懂懂的年纪就要上科场:幼升小,小升初。

科场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巨大伤害。欧洲几个国家一度也受应试化的影响,幼儿园里开始读书识字,也有考试。结果,后来的追踪调查发现:这些孩子虽然一时间学业领先,但上了小学几年优势顿消,小学毕业时则比幼儿园不学习的孩子落后。如今德法等国,已经明令禁止在幼儿园阶段讲授文化课,更不用说考试了。

那么,在西方发达社会,孩子没有择校的问题吗?大体而言,至少在西欧这样的问题不严重。那里教育资源分配比较平均,一般学校都能保证质量。美国情况比较复杂,我也和孩子亲身经历过。不妨略述一二,作为和中国孩子的对照。

比起西欧来,美国义务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分配不均:以学区制为主导,学区的教育经费主要靠本地房地产税。于是,富裕的高房价区学校资金充足,贫困学区则只能将就。这样,贫富分化导致下一代的教育分化,教育分化进一步加深贫富分化。现在不仅仅是贫富分化,而且是贫富隔离,穷人富人根本不住在一个地方,大家老死不相往来。孩子们也自然在两个世界中生活。

但即使如此,择校的压力全在父母身上,而不在孩子身上。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要选择一个好的学区,这意味着要买得起比较贵的房子。实在买不起,就租一套。只要住在那里,拿个写着自己名字和地址的信封,到学校的接待前台五分钟就入学了,不需要任何手续。另外,美国绝大部分地区,房价并非高得离谱。以我女儿就读的这个学区为例,高中曾几次进过全美百强,最低也在第150名左右,算是顶尖了。为了孩子上学买“学区房”,三口人挤一点,买个100平方米的连体式新房,也就16万美元,还是镇中心最方便的地段,走几步就到学校了。三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工作,有六七万美元的平民收入,支付起来还是富富有余。一般而言,即使是中低收入,也会买个好得多的房子。

我们搬到这里,是因为要保证女儿能上好的中学。搬家是在女儿小学五年级时,希望她有一年的时间结交朋友,然后一起升中学。所以,她刚转到这里的小学后,马上就赶上了小升初。小升初没有任何考试,但孩子们来年要从现在就读的小学转到马路对面临着湖区的中学,也是个不小的人生转折了。这个镇的小学,为了小升初有个传统的仪式,就是所有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到外州的一个野营地参与为期一周的 “自然课堂”学习。问问那些本镇土生土长的大人,小学什么最难忘?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是 “自然课堂”。对许多孩子来说,这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参加集体生活,夜晚住在森林里的小木屋,进行各种野外生存训练。女儿回来时还教给我们怎么吃蚯蚓:把蚯蚓剁成几段,因为蚯蚓有几颗心,不会死,只要留一段放生就行。从小娇生惯养的她,居然真试着自己烤蚯蚓吃。夜晚孩子们围在篝火边,海阔天空地交谈,最后的一个节目则是所谓“唱倒”,即大家一起唱歌,唱着唱着,就又累又困地睡倒。毕竟在森林里跋涉一天,上了各种生物课,辛苦得很。总之,“自然课堂”的主题就是让孩子超越现有的文明,回到大自然原始状态,让自己的想象力张开翅膀,带着种种儿童的梦幻升入中学。

我曾一再强调,说美国的学校是儿童乐园、不用读书、整天玩耍等等,是以讹传讹。美国好学校里的好学生,并不比中国的孩子轻松。女儿现在14岁,刚上高一,上学时一天就睡6个小时,累得要死要活。这些且留待后面再说。不过,这是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了成人的责任和压力。小学生则还属于儿童,仍要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沉浸在孩子的世界中。儿童和青春期是非常不同的成长阶段,心理构造相当不同。把孩子那么早赶到科场,无疑是对儿童的摧残,闹不好日后会引发各种成长障碍。

(作者为美国萨福克大学副教授)

 

更新:2014-03-08 06:57:58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