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寒假日记(27)观天下奇俗,听世间怪闻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1581

河南省灵宝市阳平镇东常村和西常村,每年正月初二到正月十六,有一种独特的民间传统奇俗骂社火,这一民俗,源于轩辕黄帝采铜铸鼎原的荆山脚下,距今已经流传5000余年。文友相约,乘车于元宵之夜走进了东常村。

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这里所说的“骂”,与我们传统意义上理解的不同,不是污蔑诽谤之骂。而是一种控诉,一种批评、指责、讽刺,骂中贯穿斗文、斗武、斗巧、斗富、斗丑全过程。在这里辱骂成为一种敬重,辱之愈甚敬之愈甚。为外地社火所不具备,所以这种大俗大雅完美结合的社火被誉为“天下奇俗骂社火”。

  骂社火由骂阵、拜请、出杆、夜征四部分组成。骂者,要求口齿清楚,声音洪亮,骂的巧妙,令人赞叹;编者,要求编得押韵,骂着顺口,编得快,写得清。拜请出杆,一般在下午的15时到16时,而夜征则在晚上的20时准时开始。

我们于7点多到达现场。原以为是在舞台上表演,谁知竟然在村子的十字路口。此时,人声鼎沸,大约有万人吧。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今晚是西常骂东常。“兴骂不兴当场还”,通过骂这种游戏形式,大雅大俗美丑尽显,起到互相批评,互相警示,互相监督作用,骂贪官污吏、骂歪风邪气、骂地痞流氓、骂违法乱纪。2007年,骂社火被评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于地方狭小,拍照都成了问题。挤在人群中能拍成这个效果已经很不错了。

回家后感慨颇多,即兴写下:

早闻家乡阳平镇,东常西常社火对。

奇俗文化传省城,非遗审报已成功。

今晚相约东常村,细观社火骂尾声。

八点时分万人拥,踮脚伸脖等开弓。

忽一彪汗马开道,社火坠子乐逍遥。

手举枣刺不知因,三眼枪鸣胆吓昏。

一只乌龟杆头迎,白纸书写村委名。

轰隆轰隆几声响,烟火落下笑肚疼。

先是烧了一人发,接着乌龟开了花。

场子誊开演员到,主持叫声搭家伙。

一位老男反穿褂,和着小鼓说开啦。

土言土语阳平调,一字一板细分明。

听得清了哄堂笑,时而还有呱击声。

站在人后看不见,挤得脚窝都发酸。

全是老男骂社火,青壮不见一副面。

文化传承人为先,设施落后不堪言。

但愿政府多扶持,民俗文化才发展。
 

更新:2014-02-18 04:49:40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