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来自心灵深处的震撼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1997

 

——“突破、突围、凸显 ”文学座谈会有感

 

李金霞

初遇“突破、突围、凸显”,惊异、怀疑;三个多小时的目睹,释然、开怀。作为一个专门从事培养文学少年的人来说,这次座谈会给我带来的是心灵震撼,没有想到一个“访谈式”的文学交流竟触动了无数心与心的碰撞、交织。与众多文学会、研讨会相比,这种格调是崭新的、清纯的、宁静的、饱满的、和谐的。
主持人黑女是我多年的好友,也是我一直欣赏、赞佩的才女。她清澈得如同一汪泉水。曾记得她说过这样一句话“诗歌是我的宗教”。好多年前我无法理解,今天在这个现场,她高雅的举止、深奥的阐述,精辟的论理使在座的每一个人,包括远道而来的名家、大家们也不由地发自内心的震撼:黑女是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一个纯粹的文学人!
黑女在教育系统这个平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热爱文学的教师。她不断地传送正能量。她的思想、智慧给予了文学、奉献给了教坛。她善于发掘人才,培养人才。她最兴奋的话是“我发现某学校有个老师文学功底扎实、作品很有见地……”马肖克、郑毅、王恩生这三位教育界的文学 “千里驹”,遇到黑女这个“伯乐”,可谓如虎添翼!从今天的访谈中足以看出他们文功深厚,语言得体,挥洒自如。
马肖克老师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小弟弟,他温和而沉静,心特善。我惊异他能通畅地背诵经卷,而且会讲很多佛学故事,从他口中喷薄而出的哲理总能让人心悦诚服。我们不难发现,今天马老师实力雄厚,语出惊人,作为姐姐我甚是欣慰,佩服!
郑毅老师朴实的生活态度和文风一直是我喜欢的。尤其谈到“小女人散文”过渡到“大散文”这一个蜕变过程,给我震撼很大。去年就听刘育贤老师告诉我郑毅的散文《走出地坑院》构思很好,打破了常规写法,写出了新意。今天听了她列举自己创作时的感受和思路时才豁然开朗。郑毅是智慧的、理性的、大气的女人、作家。
王恩生老师去年听黑女说过,但一直没有碰过面。今天看到果然不同凡响。他的谈吐真实、平素,但却简明准确。我对他独创的“冷散文”很感兴趣,相信他通过今天的访谈一定会再次走进文坛,成为教育界的一颗巨星。
这几位灵宝教育界的“文学博士”相聚在一起让正如张驼老师所言“后生可畏啊”!让人不得不发出赞叹:教育界人才济济!就连乔天民科长也沉醉其中,身不由己发表了现场演说“这个民族需要文学,这个社会需要文学……每个人都需要文学……”
今天的访谈更值得赞赏的是三门峡的五位作家参与了活动。他们各个都很随和、健谈。往往是一个问题大家争着、抢着各抒己见,不像一些研讨会点了名字没有人发言,甚至拿着发言稿照着念。没有情调和趣味,也少了真功夫。卫素琴老师智慧故事,一触即发;许增兰老师言谈幽默,字字珠玑;胡长洲老师大气磅礴,势如破竹;非鱼老师细腻入微,独到精湛;吴东老师感情丰满,真挚动人。
在场的文学爱好者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笔杆子、做过文学梦的老师。从他们一张张生动的脸上,看到了渴盼学习的眼神儿,听到了希望成长的声音。
我也不例外,在文学、教育领域里学习着,拼搏着。虽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写辛辛苦苦写了百万字的教育故事、教学论文、散文随笔等。在别人眼里即使自己的文字是一堆破烂儿,但自己却格外珍爱,如同亲生的孩子。一次,电脑硬盘坏了,不少文字顷刻间就没有了,整整痛苦了一个星期,好像失去了最亲的人那样悲痛、不安。当听到恩生老师说起他的文稿被盗后的痛心时就再也不写了,这一点我能深深体悟到。在文字中行走,幸福着,快乐着。想出版几本专辑,不图能卖多少钱,最起码对自己辛勤耕耘是一种安慰,是一个回忆,至于对世界有多大的贡献无从想过。
可越行越艰难,困惑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为什么要写作?写作带来的效益是什么?和众多教师一样,我要上课、要管理、要参加各种活动,更重要的是我要生存,要养家糊口,为了写作每天凌晨四点起床,在别人酣睡的时候自己却投入到文字之中,键盘成了最爱,文字成了知音。几乎不与人深交,成了生活中的另类。
每一次遇到这样的境况就和黑女谈心。她平静地告诉我:沉静下来去读书,想读什么书到我家来借。说实话,黑女最舍得投资的便是买书和吃中药。她说书是我的精神食粮,中药是我的身体给养。我有这两样东西足矣!多么淡定的一种人生态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黑女这样一个朋友,我乃荣幸也。她让我明白了人生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并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问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只要你活着,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只有解决问题,你才会快乐;只有解决问题,你才会幸福;只有解决问题,你才学会生活。 既然选择了走文学这条路道路,就责无旁贷,而且坚强地、无谓地、勇敢地走下去。她瘦弱的身体却拥有着伟大的信念。与之相比,我总是惭愧至极!我要说,今天教育系统这个文学交流会的成功与黑女的心血脉脉相连。
教师是培养未来的缔造者,教育更需要文学。老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下一代。一个老师,不读书、不写作,哪有自己的思想?思想是行走的拐杖,没有了思想,学生能跟着你走多远?一碗水与一桶水的比例怎样分配?所以,我想对所有教育工作者说,文学的确能让人更真实、更安静、更有骨气和信念!
说到这里,又激起我的一种冲动,像今天这样的文学访谈应该多搞几次,让更多的老师参与其中,在参与的过程中是一种学习、历练、挑战、提升。或者再变换一种形式,走进校园、走进教师当中,让老师不断地接受心智营养,文智训练,从而更好地热爱教育这个职业,做好教育这份工作,写好教育这本大书。
文学让一群有相同声音的人相聚。天色已暮,但大家却久久不肯离去。老师的提问、互动的热情让所有人深深陶醉。我想这次文学座谈会,让每一个文学爱好者都会有一个新突破,一定能更加凸显自己的优势,活出自己的精彩。

更新:2013-12-31 04:31:4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