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略谈启蒙班孩子的作文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1480

     

批改过能手班和小作家班的文章后,有一种欣喜若狂之感。 然昨日下午改完启蒙班孩子的习作,却有着很多的失落和焦急。

想逐个谈谈吧,似乎觉得不妥,说出来一定是大篇的不满之处,这样对孩子作文的成长极为不利。若不说吧,又觉得心里憋得慌。从昨晚一直到现在心情难以平静。不知从何说起,凌晨醒来梳理一下以告知家长,反思教学,明晰方向。

一、语文基础薄弱的现象。

   1、字、词、句、段、篇、章是构成一篇作文的基本因素。但我们相当一部分孩子识字量不够。按大纲规定三年级孩子习作时要正确书写汉字,不能用拼音代替,然而我们多数孩子作文中不仅拼音很多,而且好多拼音都是错误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小学一、二年级重点是拼音、识字教学,为什么一部分孩子的拼音学得这么差?而且不少常用的字竟然不会写。如此基础,作文教学必定难度很大。虽然说写作是生命的一种体验和感受,如同说话一样,但没有汉字基本功,写一句话卡几次,怎能不影响思路啊!原本想好的一句话竟然因不会写字而停顿,唉,看着孩子发慌,我只能说,宝贝儿,不会写的字带拼音。可拼音“ bdp qei enou  iu”不分者,大有人在。可怜老师一边教作文,一边补语文基础知识。所以在小学低年级一定要学好拼音和汉字,否则到高年级语文的确很难教的。

2、积累少使作文毫无味道,而且还少了新意。通常我会告知孩子,积累是作文的根,离开了积累作文就会营养不良。这个“积累”不仅包括字词句,而且还有生活素材、如发现、观察、体验、感受等等的积累。这些积累从哪儿而来?第一是书本知识,第二是社会知识。也就是我常常强调的“有字书”和“无字书”。不阅读,语言不美,少了灵气;不观察,素材单一,少了创意 ;不思考,文无中心,东拉西扯。

3、常用标点不能正确使用。见了“说”、“想”就加冒号、引号,题目带着“《》”。要么一“逗”到底,要么没有标点。 反复强调难以改正。习惯一旦养成的确很难改变。

4、不会开头、分段、头大身子小,没有结尾。要么是一本“流水账”。无数开头一个样:“今天,老师让我们做xx,你想和我一起做吗?“今天”成了“笔头禅”,每篇作文一开头都是这样子。有时候竟然正说着话就没有了,呵呵,读起来好困好累!修改草稿麻烦得很,即使面批面改,下次依旧照犯。

5、内容不充实的当然是最大的问题。这可不是一日之功,慢慢练吧。

二、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的担忧。

学困生“困”在习惯不好,态度不正。首先来看看书写能力吧。明显发现语文薄弱的孩子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让人一看如同一碟发霉的菜。通过观察发现此类孩子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东张西望,小动作不断,一脸毫不在乎之势。别人已经开始作文了,他却摇头晃脑,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和别人吵嘴。人家都写完了他才写了几个字。完全没有把心思用在“怎样写”上。这种习惯严重抑制作文的成败。所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写好作文的根本。能静下来的孩子才能把文章写好。这是我的发现和总结。那么,如何让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起来呢?牵扯到“作文”与“做人”了。

因此我要说,作文是一门很高的艺术课。不纯粹是和文字打交道,是和人打交道。形形色色的人会有形形色色的文。那到底该如何去面对,我觉得作为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去尝试、探讨。我提议:

1、上课时很有必要讲一个故事。比如童话、寓言、励志篇等都能让孩子在故事中模仿、学习。

2、耐着性子给孩子补“基础”。

3、训练写作基本功。比如,这次课专门训练标点、下次课语言,下下次课开头、再细节、收尾等等。

4、训练孩子集中精力、安静、好学等习惯。

5、不要急于求成,呵护作文兴趣很关键。

    启蒙班很关键,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下边的环节就会越来越简单。我们不少家长也知道,咱们孩子的底子薄弱,一口想吃个大胖子是绝对不可能的。尤其是作文这个东西,在评价上没有标尺,不能因为一次考试就想见功,那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长期坚持按照我们的教学方法学习写作,没有水平不能提高的。

更新:2013-11-15 06:38:19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