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节,我来到了盲聋哑学校(图文)
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这个鲜为人知的节日引起了我的牵挂。还记得08年带着几十个孩子在盲聋哑学校度过的那个无数情感交织的瞬间,还记得“真情抚慰心灵,自信透亮眼睛”那段看了百便却无法忘恋的专题片。
五年了,飞逝的是时间,念想的是盲聋哑学校那些特殊的老师、那群特殊的孩子。走南闯北,不知有多少孩童走进了“绿色作文”的殿堂,聆听我的作文专题讲座。可这些可怜的孩子,他们却没有亲耳聆听过。想到这儿,我突然发觉自己是一个罪人。
抛却所有事,带着文学社的作文集、作文本出发了。电话也搁置在家。只想静心走进这群特别的老师和孩子。
宣传部的段景波老弟竟然来了。他背着一架相机和我相遇在盲聋哑学校门口。不用盘问,我们的目标一样,我明白那架相机讲述着无数的灵宝故事。
第一次来到新校舍,一种辽阔、清雅之感扑面而来。
朱校长热情迎接。握手再握手。好多年不见,皱纹深了,白发多了,但却更加豪爽、干练了。
径直走进了盲人教室。
这个班级共有七个孩子,最大的27岁,最小的9岁。最远的是渑池的一对姐妹。那个27岁的男孩子是寺河的。他们都是二年级。听着程秋娜老师的介绍,我微笑着拥抱了每一个孩子。
朱校长把我介绍给孩子,孩子们用最热烈最激动的掌声欢迎我。虽然眼睛无法看见,但我从他们的脸上读到了兴奋和快乐。
我给孩子讲了电视剧《推拿》的故事,讲了什么是自信,人活着的价值是什么。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还不时发出自己的心声。告诉他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才是我们生存下来的力量。孩子们很有信心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
唱歌、朗诵、拉家常,孩子们无拘无束。
熟悉后我就引入了“作文”的话题。孩子们都知道“作文”这个词汇,但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更不明白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好。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给孩子灌输了“作家”、“儿童文学”等一些专用词。让孩子们明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介绍了自己,让孩子也勇敢地自我介绍。当孩子遇到麻烦时我顺势诱导,随即告诉他们语言是一门交流工具,我们必须掌握好这门工具才能很好地和人交往,才能让自己被人尊重。所以要好好学习语文这门学科。
现场让孩子们口述作文。一个21岁的女孩子说得有条有理。她说老师就像妈妈,带她看病,做很多比妈妈还做得多的事……我发现程老师的眼睛闪着泪花。我们不难想象,这样一群孩子,照顾他们的老师得要付出多少心血啊!早听朱校长说这些年轻美丽的教师就因为是“特教”,找对象都成了难题。因为不被理解。我认为凡是在这里做老师的人比普通人更加优秀。因为他们更有耐心和爱心。
当我把作文集、作业本亲手送给孩子们时,他们的喜悦无以言表。这摸摸,那摸摸,满脸的幸福。
走出盲人教室,朱校长却说:“李老师,能否到聋哑班看看?他们能看到啊!而且学得都是中文。给这些孩子再讲讲作文,您讲得太好了。孩子们太需要了。”
随着朱校长来到了六年级教室。马主任集合了所有的学生。
教室配备的都是先进设备。我为孩子们播放了《真情抚慰心灵,自信透亮眼睛》。回味五年前的故事,朱校长满脸喜悦。有几个孩子更是激动,因为五年前他们就在这所学校学习。
这些学生有四、五、六、七各年级的学生。孙鑫鑫老师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她教语文,她告诉我孩子作文这一块一直是个难题。希望能多给孩子们讲一些。
我从多读书、善观察、会想象三个方面讲起。孩子们读书量少,只有一个同学读过几本小说、儿童文学。我现场抓了一只纸杯让孩子们想象,很多孩子不知道怎么说,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说出了很精彩的语言。比如:我有一只会飞的杯子,我会……;我有一只会变的杯子……我主讲,孙老师做手语,当有些语言不太明白时,朱校长也急得在一旁比划、板书。这样的课堂还真有趣味。我发现,聋哑孩子相当聪明,甚至智商超越一些健全的孩子。
我把文学社的作业本一一送给孩子们,孩子们一遍遍看着,给我伸出大拇指。我告诉孩子们从现在开始起要写作文,谁写得好可以发到我邮箱,也可以发表到我们的作文集上。我还会再来的,我来了要检查你们的作文本。谁要是坚持写,长大也可以当作家的。我可以当你的介绍人。孩子们听了可兴奋了,欢呼的掌声一次次送给我。
一个小时,很快乐。两个小时,更快乐。我没有因为疲惫而不乐。我为自己今天的决断而称快。
要走了,朱校长和老师们一遍遍地说:“李老师,今后一定要多来我们学校送教,我们这些孩子太需要了。”
我想:一个人活着的价值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能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幸福,也能在他人需要之时助一臂力,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孩子们,我会来的。我会一点点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你们。让你们在艰难的人生路上变得更加坚强,更加丰厚。
2013年10月15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