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读《王益民老师的教育手记》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3771

早上4点起床,走进镇江市外国语学校王益民老师的网易博客。置顶篇《共享幸福而完整的语文学习生活——我的教学手记》吸引了我的眼球。我仔细地读了每一天的每一个足迹。真正领悟到了一个语文大师的教学方法、教育思想。

     王老师是我去年在郑州参加一个会议时认识的一位语文教学专家。还清楚记得和他在飞机场上的第一次相遇。中等身材,深邃的眼睛充满智慧。言语朴素、幽默、风趣。一瓶牛奶、一个汉堡是我认识他后的第一次就餐。

    两天的接触,才知道他是大哥,长我四岁。用他的话说“与我很有缘分。”

    他常在过节时会发来祝福短信,短信内容和他的人品一样。经典、幽默。

    “三槐堂”是他的网名,头像是“鲁迅”,由此可以得出:他崇拜文学,喜欢文字。虽然我们早已加为好友,但各自忙碌很少闲聊。

   昨晚接到电话闲聊中才知他在网易上的“生活馆”。进去后发现点击量竟然有一百多万之多,粉丝更是不计其数。

   仔细研读他的语文课堂,心中不免会有不少疑问。一个老师每天要上课,哪有时间记录这么详细的课堂过程?他打破常规整合课文就不怕校长批评?这样改革学生的成绩能考好吗?从口语交际到词句训练,再到阅读、作文,环环相扣,节节相连。这样的手记很少有人坚持这么好。一节不拉,一天不少。细细数来开学几天他就写了几篇。包括作业的布置都做了认真的研究、分析。

    “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这是他第一节课时就预设的目标。在我看来,如何能把课上成精品,不仅要求老师的水平高,而且还要有充足的备课时间。作为一个走在语文前沿的专家、名师,我不能不佩服他高超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思想。

    王老师的教育手记给了我不少启迪。以前自己总是写孩子的成长,教育故事,教学反思。如果每天也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写出来,不就是自己的教育手记了吗?

   感谢您,王老师!作为朋友,我有些诚恐诚慌,因为您的教学艺术和思想远远超我啊!所以,玉人愿意拜您为师,好好学习您的教学经验,为自己的课堂和人生增添光泽。谢谢!

更新:2013-09-21 06:53:07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