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朱阳一中讲座
我喜欢朱阳,不仅因她山清水秀,还因她人杰地灵。认识灵宝不少名家,都是从朱阳大山走出来的。朱阳的教育也一直让我感动!这些年游走不少学校,做过不少专场讲座。朱阳的孩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每次讲座,台下总是静悄悄的,老师陪着孩子用心记录,仅此一点让我感受到山村教师的认真淳朴,孩子的乖巧可爱!
今天是第二次走进朱阳一中。当接到马校长的邀请时,他谨慎的短信有一句“期盼佳音”,仅此四字让我看没有理由拒绝。尽管山路颠簸,尽管身在外地,尽管烈日炎炎,匆匆赶回灵宝,足足用了一天时间备课、做课件。来一趟乡下不容易,一定要让老师们学有所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我的主观原则。
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校园,熟悉的热情。这里,能勾起我无限的回忆。去年的两场讲座是作文专题,今天要讲的是教师专业成长。
多媒体教室崭新。教师们静静地等待着。抬起头,有不少人冲我笑。默许的眼神是对我的问好和招呼。
我喜欢灵动的课堂,喜欢和老师们共同交流。一上课就出示了自己的观点:什么是名师?名师名在“思想”,一个没有思想和见地的老师是不可能成为名师的。名师的思想从哪里来?我认为主要是从写作上来。
互相交流后我做了一个现场采访:
1、你认为我刚才提出的那个观点是否言之有理?你还能补充什么?
2、你认为写作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3、你自己有博客吗?写了多少博文?
4、你的成长履历能用一个公式概括一下吗?
大家一一作了交流。我很满意副校长的一番精辟阐述,也很欣赏校长马清波关于成长的回答。
没有过多的理论探究,我从自己的成长经历中截取了一些难忘的镜头。这些履历和轨迹正是我助我成长的灵丹妙药。
我曾这样反思:人为什么需要文学?答案是: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想用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我二十几年的文学生活可以说明:我不曾玩弄人生,不曾装饰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是在作品中生活,在作品中奋斗。
读书和写作都是我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阅读是我对世界的观察,写作是我对世界的发言。我诗意地、快乐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享受着自由呼吸的惬意。
我写作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特定的读者,只是为了光阴流逝而价值永存。于是,把每一个日子变成了文字。在文字中行走,在童心中飞扬,这是我一直挂在最边上的话。
我告诉老师:每位老师的教育生活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每条河流都会有浪花、漩涡、暗礁、波纹……这些浪花啊、漩涡等只有借助文字才能永久留存下来,化为你永久的教育财富。
教育写作很简单,就是把你教育生活中的而细节——令你高兴的饿、成功的、有创意的、精彩的、后悔的、失败的、沮丧的,不拘文体,不拘形势、随时记录下来,那就成了你的一座教育宝库,你的教育史。建一个自己的教育博客,它会给你驱动、给你压力、给你成就感,给你平台。也意味着自己有了一本教育杂志、一个教育媒体,一个跟家长交流沟通的渠道。可以宣传你的教育思想,你的教育故事。
我把自己这些年来积累的一些文字拿出来与老师们分享。而且告诉年轻教师:所谓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根本是教师的生命成长,包括事业的拓展,灵魂的丰盈。成长需要呼吸,需要土壤。这个“呼吸”,这个“土壤”,就是读书和写作。如果一个教师不读书不写作,他就会停止发展,他的专业成长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列举了身边爱读书、善写作的教师,他们正是因为笔耕不辍才有了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位教师听完课后很快给我发来了短信:李老师,我很崇拜您,您就是我的偶像,我会在您的引领下不仅教好书,而且会用闲暇时间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抒写出来……
希望今天的两个小时能给老师带来或多或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