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由母亲的作品发表个人言论

作者:玉人木子 来源:河南省灵宝市文化馆育贤文学社 点击:1778

安排家长和孩子一起写作文也有几次了。每一次都是悄悄进行,家长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自觉进入写作状态。写完后,自己都不敢相信:眼前的文字是我所作吗?千真万确,是您和孩子一起趴在我们小小的课桌上,拉开的一场“我的母亲”的作文赛啊!好多人认为我这样做违背教育规律,给家长出难题。就连太阳爸爸也指责我,说我是胡闹。
      其实不然。在我看来,家长能走进课堂,能和孩子们一起抒写自己最亲的人是生活的一种情趣,是生命中的一种感动和回味。我不苛求家长能写出多么美好的文字,而是让家长能自觉感受到“称职”、“义务”、“学习”的真正含义。我们常常指责孩子作文差,甚至不惜孩子幼小心灵的承受能力,有的还谩骂、责打,导致孩子厌学、怕作文等等一系列家教问题。只有舍身处地方可感受等同。同时让孩子透过父母的文字了解他们的内心、情感、生活、工作等。
      母亲节有20多位母亲参加了我们的活动。这些作品收集起来后我认真拜读,并做了相应的批注、错别字的修改。对待每一篇文章如同孩子的作文一样细心。
     每一篇文章的出发点不同,所呈现的内容也就五彩缤纷了。比如,杜益楠的妈妈
写了《难忘的一节课》,这篇文章大约有好几百字,读起来让人 泪花闪闪。母亲的文字包含着自责、自愧、自叹,真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为孩子顾不上老妈。妈吃苦了一辈子却不能和她们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依然固守清贫,生活在遥远的小山村。每天仰望村口的大路寻思:孩子,什么时候回家啊!  读得我两行热泪! 
      张嘉婧的妈妈是哭着完成那篇文章的。她的文章不仅字很漂亮,而且语言很美。当我把这篇文章现场读给妈妈和孩子们听得时候,全场哗然,想不到这位妈妈的文学功底很是不错。坐在一旁的孩子抱着妈妈泪花闪闪。母亲的文字难道不是给孩子一种孝道、感恩吗?
       张灵洁的妈妈是一位老师,每天忙于学校工作,很少管孩子。当站起来说孩子的故事时她已经泣不成声了,她的作品《妈妈,我想对您说》,我读后一番感慨。一个连自己孩子都管不了的教师怎么去孝敬妈妈么,大家可想而知。王涵瑾妈妈的《该去看妈妈了》、葛培佳妈妈的《妈妈帮我带孩子》等等作品都让我们深深感到母爱的伟大,母爱的力量!
      不同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母亲。妈妈笔下的“母亲”和孩子笔下的“母亲”截然有别。老一代母亲勤劳、善良的美德跃然纸上,新一代知识丰富、多才多艺、工作出色的母亲值得称颂。相比之下,生活贫困的年代,母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有的甚至不识字,但赋予孩子的是坚强、自立、创新、孝顺。这个富裕之时,孩子不愁吃喝,却养尊独优、霸道、贪婪、自私。
      我们不能不分析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孩子一代不如一代?我认为,道德教育应该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让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来承担,实施。
     
    还有的母亲之所以流泪,就是因为自己的付出不成正比,而是感到寒心、失望。
    透过母亲的文字,孩子应该理解母亲的爱子之心。一些不良行为习惯会慢慢改变。如果每一次作文课家长都能和孩子一起感受、抒写,那么孩子还会觉得作文难吗?孩子的人格能否提升,甚至改掉一些不良习气呢?
      作文即做人。当我们真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性时谁都想好好写一写。因为一手好文笔不仅是自己的文化素质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综合能力的彰显。这也是我这些年感悟到的一点儿最想给所有人想说的事。
      权当把我的家长做实验吧。不管家长们是否支持,但我相信他们绝不会骂我,只会更加勤奋地学习,更加智慧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更新:2013-05-16 14:09:16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