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晚上都是刚坐在台下,戏就开始了。 从来都没有这么近距离的看戏,一种特有的感觉涌上心头。一向认为自己做什么事都很专注。看戏当然也不能例外。努力让思绪进入戏景。幸好还有字幕,尽管很破烂,也足够帮助分析剧情了。
本次上演的是《破华山》上下集。第一晚看完上集回来久久不能入睡。演员的唱腔、举手投足都让人刻骨铭心。有道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扮演刘锡的男主角分明是一女子,岁数最少有四十多。仅仅一双眼睛就能把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脚步踏实、稳健。足以彰显演技娴熟、高超。
原本看一下就回家,目的是陪婆婆。没想到这一入境却难以放下。婆婆几次劝我回家休息,我却恋恋不舍。一直看到散戏。以为婆婆看不懂,她不识字。没想到她回来路上竟然能给我讲得栩栩如生。难怪看戏,对老人来说是最快乐的事。第二天晚上不能不继续。还是我和婆婆。我挽着婆婆的胳膊亲如娘俩儿。我知道这样的机会不多。陪着她看戏比让她吃顿大餐快乐得多。
小沉香长大后的英姿、气概,急切寻母的心情被演员的招招式式演绎得活灵活现。此演员也是一女子扮演,她的演技堪称一流。尤其耍弄棍棒的那一段武戏,棍棒在她手上如同一玩具,轻松、优美,台下掌声四起。
“哭庙”那段是刘锡对着三圣母的泥塑深表思念之情。他对三娘娘的爱情不能不催人泪下。一会儿擦擦她的脸,一会儿摸摸她的手,一会儿理理她的发……尽管伺从告诉他:那不是娘娘,只是一尊泥塑。可他却全然不顾,面对泥塑表达了他深深的爱恋之情。唱腔含着泪水,怎能不让人寸断肝肠?
我不得不佩服演员就是演员,无可替代的表演才华的确让古老文化传承、再现。
美美看了一本戏,让我重新审视了戏曲。弥留已久的陈旧思想彻底改观了。我看到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民间文化、艺术!如果以后有时间绝对多看几场戏,让自己多一点欣赏的艺术细胞。或许也唱能学着唱上几段呢!期待着下年的庙会。既休假又能娱乐。这便是生活!充实而又快乐的乡村生活!
看完戏有几点思考: 1、戏曲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为什么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2、戏子是苦差事,为何不改善他们的排练场地、待遇?
3、男戏子少,是不是男人当戏子有辱尊严?为何男主角让女子代替?
4、剧本能否多一些现代生活、故事?
5、庙会演戏是给神看?为什么不送戏下乡?
6、舞台临时搭建感觉很小,演员不能充分施展才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