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当收费论文升级成山寨国际版

作者:潘益大 来源:文汇报 点击:2350

一方面是有限的期刊资源,另一方面是堪称海量的需求,当两者严重失衡时,假冒学术期刊以及网上网下的论文发表“中介”趁机冒现。现在又加入了山寨版的“国际学术期刊”。造假者的前赴后继,不禁令人深思:造假温床到底是什么
“收费论文”大行其道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值一哂;如今升级为“山寨国际版”,这个新动向倒是值得注意。
近日有网帖爆料,名叫美国科研出版社、汉斯出版社的两个“学术网站”,向国内作者收取大量论文发表费牟利;而南方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收罗超过200份英文学术期刊的美国科研出版社,服务器及主要办事机构均设在国内;汉斯出版社收罗的是中文期刊,却也自称“国际开源期刊”以自抬价码。在美国科研出版社的那些期刊发表论文,“稿件分不同类型收取不同费用”,大体是10页之内300-600美元,超过10页按每页50美元收超页费;汉斯出版社则是8页以内收1500元人民币,每超出1页加收100元——前者冠以“美国”名号,论文以洋文包装,针对着国内人士对于发表“国际论文”的迫切需求,较之后者收费高出了许多。收费论文升级成山寨国际版,看来首先是价格升级。
这两个号称“总部在美国”的出版社,其实都纯属土生土长的水货,就像市面上颇多的洋文品牌商品一样。

“论文经济”
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收取版面费由来已久。本来,以收取论文发表费补偿成本,是学术刊物的生存办法,但决非花钱就能发表,事先得有审核程序。但在国内,由于大得惊人的论文发表刚性需求,不仅促使越来越多期刊藉此牟利而放弃学术门槛,而且假冒的学术期刊不断出现,形成了“论文经济”现象。
两年前的一项调研显示,国内现有一般期刊、核心期刊、权威期刊约9468种,每年大致可发表论文约248万篇;而每年有100万高校教师、约100万在校硕士生和博士生、超过30万科研人员、500万以上工程技术人员特别是国企的工程技术人员、70万农业技术人员、360万以上卫生行业技术人员有论文发表需求,总计超过1180万人。
一方面是有限的期刊资源,另一方面是堪称海量的需求,当两者严重失衡时,假冒学术期刊以及网上网下的论文发表“中介”趁机冒现。数据表明,包括假冒期刊、版面收费、论文代写代发等在内,国内“论文经济”已然有了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销售规模达10亿元之巨。现在又加入了山寨版的“国际学术期刊”。

人生悲喜剧
人们急于发表论文,大都迫于毕业或职称评审期限临近,乃至提干升职等的现实需要。当论文能否如期发表关乎个人生计、命运等,有人难免干出不顾脸面的蠢事,而这种焦虑心态正中不法分子下怀,围绕“收费论文”上演了无数人生悲喜剧。
当笔者以“收费论文”为关键词在网上搜索,顷刻就找到了约715万个相关结果,大量网站公开打出代写(发)论文、收费最低之类旗号,标榜自己为“中国最权威期刊网站”。随手点开一个“中华医学科研论文网”,上面提供的“服务项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仅以其中“医学论文修改”一项为例,凡博导、硕导,临床一线各级医师或护师,全日制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等12种不同对象所需论文,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成文或无法发表,这家网站自称“皆可提供满意服务”;至于收费标准,将医学论文修改并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1800元/千字;修改并在SCI期刊发表,3000元/千字。
假如这些“服务承诺”并非胡言乱语,那么,经过如此这般收费加工乃至由枪手代写发表的论文,也能视作作者学术水平、专业能力的反映而拿去评职称?反过来,有人终年忙于操劳实际业务而无暇顾及论文,又怎样给他们全面公正的评价?是否为了职称评定等等非得把人逼进弄虚作假的道德困境?所以,关键的问题是改革现行的职称评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长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清白无污的学术环境和学术生态,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造假温床
论文对于衡量一个人的学术水平很重要,但不能论文至上,一味求数量、轻质量,急功近利搞绝对化。霍金21岁时不幸患上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被禁锢在轮椅上,后来只有3根手指可以活动,却在23岁时被聘为剑桥大学教授。近日央视记者柴静在伦敦采访剑桥校长乐思哲时问,用论文数量去衡量一个教授不是更简单吗?乐思哲表示,学术研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们对有些学术研究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评价一个教授要看创新能力。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按照我们的人才评价制度,霍金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多年来,有人一直对我国“国际论文”数量在世界排位名列前茅津津乐道。可现实的悲剧是,金钱这个恶魔正肆无忌惮地腐蚀着学术领域,学术含金量大幅下滑,学术操守加速堕落,学术造假无孔不入,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常年受困于“学术量化考核”的制度弊端,或走投无路,或搞起旁门左道。
今年6月,靠买美国“野鸡大学”文凭造假了博士头衔的唐骏正式认错,告诫年轻人“不要学我”。7月20日,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傅瑾被揭出自称拥有的“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子虚乌有而被厦门大学解聘。8天后,又有“史上最牛造假”的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陆骏,因7篇重点论文盗用国外同名学者研究成果而被学校开除……这样的故事,我们实在不愿再听到。要彻底遏制造假者的前赴后继,毫无疑问先得铲除造假温床,建立全新的人才评价制度。
(作者为本报高级编辑)

更新:2012-08-07 06:51:42
声明:本站是免费向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提供教育教学资源的公益性教育网站。除“枫叶原创”系站长创作外,所有信息均转贴互联网上公开发表的文章、课件、视频和艺术作品,并通过特色版块栏目的整理,使教师、学生、校长、家长方便浏览自己所需的信息资源,达到了一网打尽的惜时增效之目的。所有转载作品,我们都将详细标注作者、来源,文章版权仍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直接在文章后边发表评论说明,我们的管理员将在第一时间内将您的文章删除。